第246章 怎么哪里都有你(2 / 2)

中午,南屿生产队的食堂为考察团队准备了一顿海鲜宴。

不过,考察团队的关注点显然不在“吃”上 —— 专家们一边吃,一边仔细观察虾的体型。

养殖的海虾个头比野生虾大不少,体型圆润短粗,外壳薄且光滑,但肉质显得有些松散,入口后口感嫩滑,却少了野生海水虾那种紧实的嚼劲,香甜味也淡了些。

“收获稳定、产量大,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一位水产专家放下筷子,对身边的同事说道:“野生虾受季节和天气影响大,想批量供应很难;但养殖虾只要管理得当,就能保证持续产出,这对后续大规模推广很重要。”

显然,他们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至于味道好不好,根本不在考察的核心范围内。

南屿生产队的也很开心,他们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这是多少资源都换不来的。

他们不缺鱼虾,但缺粮票。

今天这一餐基本是鱼虾蟹螺等在海边很便宜的东西,但收到了考察队的10来斤粮票,还是全地区都能用的粮票,这生意能做,要是经常有这样考察队那就更好了!

只是乡亲们不知道的是,只有正经考察队出去考察时吃饭给粮票,打着考察队队的名义到处骗吃骗喝多的是。

要不是青云山知青林场交通不方便,天天都会有各种考察队、巡查队之类光顾。

在南屿生产队考察的时间不长,下午一群人接着驱车,赶去海山岛,明天要开始对海山岛进行实地考察,林鸿彬也被要求全程参与。

又是4天,考察才结束,这次不用林鸿彬出报告了。

今天早上,从地委招待所出发,趁着开车,也走了一遍亲戚,顺路拜访了两个舅舅和大姑丈,送上一些果酒、蜂蜜和熏肉。

亲戚之间就得常走动,不然关系就淡了

回到家里都过了晚饭饭点了,也没让奶奶再做,只是在家里待了一会,米、油、蜂蜜、水果等送上,才慢悠悠的把车开回到林场。

上次出差回来的场景再次上演一遍。

第二天刚吃过早饭,林鸿彬把黄镇山找来:“老黄,军分区那边需要杂交的小猪200多头,具体的你去跟军分区后勤部的联系,对接一下。”

黄镇山是当地驻军转业的,与后勤部的同志应该有共同语言吧?

“场长,有没有具体的数量?我们林场刚出生的杂交猪仔现在不到100头。”

“没有具体数量,是韩司令员临时下的任务。林场养的数量不够,我去找乡亲们调拨一批。数量尽量定多一点,但调拨需要时间,交货时间定在一周之后吧!”

“行,我明白了!” 黄镇山点点头,把细节记在笔记本上,转身去联系军分区了。

青云山知青林场的存在,让整个地区调拨生猪、种鸡、鸡蛋等管控物资变的轻松不少。

现在蒲阳军分区要了杂交猪仔,那其他军分区和生产建设兵团呢?会不会和之前要鸡仔那样?

看来得多准备一些杂交猪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