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老教书匠的忠告(2 / 2)

“这么说,再过两个月,就能有几十万只鸭子上市了?”

“对!到时候至少一半的公鸭会先处理。”

“不错不错!” 李政委连连点头,“你们动作快,执行力也强,很有战斗力!”

糖厂多,甘蔗渣也多,原来处理甘蔗渣都是一个大难题,现在能变废为宝了,那还不拼命行动,这可都是政绩啊。

当然,甘蔗渣发酵饲料推广的越成功,青云山知青林场和林鸿彬的功劳就越大。

又聊了一会,窗外的天渐渐暗了下来,晚饭时间到了。

晚上,领导们都在林场过夜。

林场给首长、领导们展示出非业务工作的另一面。

食堂成了知青们自习的场所,四位老师的宿舍成了授课的教室,兴趣小组活动室也很热闹,下棋的、做工艺品的、搞文艺创作的,林场的学习氛围相当的浓烈。

整个林场,在晚上也没几个人是闲的,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这人一没空闲,就没时间闹事了。

“小林啊,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你们林场能成功,绝不是偶然。” 李政委站在食堂门口,看着里面埋头学习的知青们,对身边的林鸿彬说,“就这学习氛围,比不少大学都不差。”

他全程都有林鸿彬陪同,把林场的夜晚看在眼里 —— 这绝非临时安排,知青们脸上的专注和自在,都是平时养成的习惯。

李政委转头对陪在身边的韩一民,语气郑重:“一民啊,现在基层藏着不少高级知识分子,有老教师、老工程师,还有各行各业的技术能手。

要向小林他们学习,把这些人都利用起来,这些人的知识也都是宝贝,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碰出火花来。

我看了你们提交的材料,知青林场的很多项目都有大学老师的参与,这就是很鲜活的例子嘛。”

他顿了顿,眼神里多了几分恳切:“也给那些知青单位发通知,让知青们多学习,要学会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是一项战略任务,这是我这老教书匠的忠告。”

“请政委放心!我回去之后,立马安排落实!” 韩一民赶紧表态,不敢有丝毫怠慢。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政委就要回去了。

林鸿彬早早就让人从暖棚里摘了新鲜的黄瓜、西红柿和四季豆,装了满满两大筐,往吉普车上搬。

这些反季节蔬菜在现在可是稀罕物,他特意留着给首长们带回去。

林鸿彬不放弃任何推广技术的机会。“首长,这些都是我们日光温室种出来的,算不上什么贵重东西,您帮忙带回去,请其他首长们尝尝,也算是检验下我们的技术成果。”

林鸿彬一边帮忙搬筐,一边趁机推广技术,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

“这日光温室的技术用处广泛要是能在北方推广开,冬天的时候,中央首长们和北方的老百姓,就不用天天啃萝卜、吃大白菜了,随时能吃上新鲜蔬菜。”

李政委看着筐里鲜嫩的果蔬,又看了看林鸿彬认真的样子,赞许地点头:“有格局,那等你寄来技术手册,我亲自上中央向中央首长汇报。”

“谢谢首长!”林鸿彬又惊又喜,赶紧道谢。

送走李政委的车,林鸿彬就被韩一民逮住了:“带我们去看看你们的日光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