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 第216章 甘蔗渣饲料推广问题

第216章 甘蔗渣饲料推广问题(1 / 2)

“裕德同志,你叫食堂的人过来把这些东西拿走,按林鸿彬同志提供的菜单,中午搞几个菜来试一试。”张书记突然吩咐道。

林鸿彬这小子不干人事,开会这么严肃的事情,搞了一堆肉在这里破坏气氛。

“行。”刘裕德同志当即应声而去。

“我们接着讨论。”

.......

之后的会议是由计划统计局主导的,主要是讨论甘蔗渣饲料推广问题,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甘蔗渣分配就是个难题,如果按古邑公社的模式来推广,糖厂每天600来吨甘蔗渣可能都不够用。

经过充分讨论,会议最终敲定了六项核心举措:

其一,县里新建一座细菌培养厂,并调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张启雄研究员做技术顾问。发酵菌培养才是是发酵甘蔗渣饲料的核心。

其二是扩大原来养鸭场的规模,专门养蛋鸭,并同时增设皮蛋、咸蛋加工车间,在满足县里的孵化需求后开始做皮蛋和咸蛋。

再建两个养鸭场,专门养白羽鸭,提供鸭肉和白羽毛,同时设立宰杀、熏、腊车间。同样再建两个养鹅场,一个专门生蛋的,一个提供鹅肉和白羽毛的。

蛋鸭的品种选择黑羽蛋鸭和麻鸭,肉鸭的品种两种白羽鸭都用。

其三,统筹安排各知青林场、知青农场,进一步加大禽畜养殖力度,形成规模化养殖体系。

其四,在全县范围内选址建设 10 个标准化孵化场,各公社分别建设 1 个堆料场,全面推广鸭、鹅养殖。

其五,待时机成熟后,组建县级运输队,解决养殖物资与产品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

其六,扩建县兽药厂生产车间,重点提升禽类专用药物的产能,为养殖产业提供疫病防控保障。养殖规模大了,疫病防控是重中之重,得有足够的药物保障才行。

县计划统计局负责整体控制蛋鸭、肉鸭比例,控制在3:7左右,后续看结果再调整。

人手方面也有安排:启用老同志管理新场\/厂,召回在外地的老知青们回来工作,并招收退伍军人进场\/厂。

至于技术支持?油印厂管的很严的,林场找他们油印册子都是要先找县领导审核的,通过后才签字盖章放行油印。所以县里就有一批油印好的资料,到时候直接印发下去就好了。

最后,领导拍板决定,一周之后召开全县甘蔗渣饲料推广会,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回头看看林鸿彬到县里工作的这近一年,他可真是给县里带来了大变化:新增了好几个养殖场、1 个羽绒厂、1 个酒精厂、1 个细菌培养厂、10 个孵化场、几十个堆料场,还创造了数百个就业岗位。

在全县推广鸭、鹅养殖后,县里的肉食短缺问题得到了解决,原本没人要的甘蔗渣也变废为宝,为县里增加了不少收入。

这一年里,林鸿彬的功劳可真是不小!

会议结束后,县糖厂厂长张生光特地找到林鸿彬,开口说道:

“林场长,过年前帮忙支援一批熏鸭,搞个2000只,如果再安排一些野猪就再好不过了。”

林鸿彬略带好奇地反问:“张厂长,你们不自己养一批?”

“我们搞好榨糖就行了,其它的还是交给你们这样专业的单位,没必要什么都搞。原来是没地方搞蛋搞肉才养了些鸡,现在没必要了。”张生光坦诚道。

“哈哈哈,张厂长真是高见。没问题,到时候直接让运送甘蔗渣的车队一并捎过去。”林鸿彬爽快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