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客人的吐槽(1 / 2)

很快的时间到了11月12,林鸿彬跑了一趟民兵训练场,把答应的油茶苗给送了,也没留在那里参加油茶推广动员大会,都是不林业管理局的下属单位了,少去凑热闹。

15日早上,县养鸡场过来运鸡苗,顺便送来两大筐的小鸡蛋。

“林场长,这些鸡蛋是3000多枚,蔡场长吩咐说留三成在林场这里做试验。”过来运鸡苗的林国宁很是恭谨。

“感谢蔡场长,我就不客气了!”

傍晚,生产建设兵团的卡车过来了,他们是要运走军区定的最后一批鸡仔。共四辆车,一个领队加8个司机,还有另外10个人是来林场考察学习的。

生产建设兵团来培训的人员中,现役军官和地方编制干部各五人。分别来自四个师和一个直属团。

培训已经搞了几拨了,生产建设兵团的也没搞特殊,按原来的计划来。就是他们的级别是来学习培训的同志里最高的,比黄镇山他们都高,闲时多数由林鸿彬招待。

几天接触下来,让林鸿彬发现了点不对劲的地方:生产建设兵团的现役军官和地方编制干部之间交流很少。

林鸿彬把地方编制干部找过来了解情况,现役军官有保密条例,很多话都不能说,问不出什么东西来。

照样的泡茶聊天形式,茶一泡、烟一递,话匣子就打开了。再弄几罐的野果子当茶点,话就更多了。

“还是林场长你们这自在。”说话的这位姓李,一口的山河四省一带的腔调。

“不过是山沟沟里的小地方,山高皇帝远嘛!”林鸿彬回了一句。

“我们那也一样是山沟沟,老刘他们在山里砍木头,老郑在山沟沟里挖石头,也是偏僻的很,也没见皇帝有多远。”

其他人见老李这么讲话,也没阻止,看来是积累了好多牢骚了。

“我们那婆婆多,谁都能指使我们干活,还都不能得罪,真tN的受罪。”

“老郑你们那还好了,我们在县城的才叫乱,每天有吵不完的架。”

“我们那也没好多少,你们是跟部队干部之间吵架,我们是跟地方老百姓吵架,为一点地吵,为几棵树吵,为一些水吵。”

一圈下来,林鸿彬算是有所了解了。

生产建设兵团的人员组成,有现役军人,有地方职工,有知青,甚至还有劳动教养人员等。

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后,党政、军事、干部等由军区管。但是涉及到日常生产经营的计划、投资、物资、生产则由地方管。

军队和地方都有管辖权,多头领导,这样的体制下是政出多门,互相牵制。

一旦遇到涉及经济利益的土地、山林等就会发生纠纷,部队、地方、当地百姓各方纠葛在一起,矛盾颇多。

形成了谁都要管,但是谁都管不好、管不了的局面。

生产建设兵团都是按军队形式组建,是在准备打仗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不少领导对兵团的任务不明确,是以打仗为主、育人为主,还是以生产为主?是按企业单位办,还是按事业单位办?建设方向不明确,任务不明确,思想也不统一。

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指挥混乱,基层单位有时候无所适从。

生产建设兵团既要戍边又要屯垦,既要保卫边疆又要建设边疆,既要生产建设又要思想建设和国防建设。

这种既要又要、全盘都抓的模式当然会带来不小的问题。什么都要,什么都抓不牢。

林鸿彬也没叫停,偶尔还拱点火,让他们多发泄发泄。这些问题不是他们这些人能解决的,也只能发发牢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