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激情飞扬的青春(2 / 2)

付正伟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些老师们,采访老师的时候林鸿彬跟了过来。

“这是一群很棒的年轻人,我们也是被林场做的项目吸引过来的,像发酵饲料研究、野生菌人工培育、虫子饲料、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杂交等等,都是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特别是发酵饲料研究,已经在为我国农业肥料再利用和养殖业饲料短缺问题指了一条康庄大道,单就这一个,知青林场就应该被记大功。”

王守昆教授的发言很有力量。就这一段话,林场的优秀单位没跑了,现在要看是哪个级别的了。

“而且他们已经做好了很大一部分了,我们只是在这里添了一把火,让它们烧的更热烈罢了,我真的挺佩服这群年轻人的,有这么多可行的奇思妙想。”

使劲夸,只要不夸个人就好,特别是不能夸自己。林鸿彬在旁边暗道,然后在旁边凑了一句:“这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知青林场的学习氛围相当浓厚,教的知识很快就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知识和实践结合的非常好!”

然后付正伟又采访了老干部。老干部在林场吃好喝好的养着,身体好了很多,精神头也足,这都要承林场的情。他们就算在争斗中失败了也是一群老狐狸,当然是你好我好了。

采访完,那就是实地考察了,看完兔子、竹鼠、杂交野猪,接着是发酵饲料、菌子山洞、孵化室,然后是虫子养鸡,鸭、鹅,最后是鱼塘。

付正伟看的很认真,问了很多细节。

“林场长,你们是怎么想用甘蔗渣做发酵饲料研究?”付正伟逛完林场,向林鸿彬发问。

“养殖都离不开饲料,我们林场想多养一些牲畜,就得解决饲料问题。而做发酵饲料已经有很多前辈冲在前面了,我们都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而已。”

然后把之前应付民兵杂志记者的说法再说了一遍。

“能变废为宝,一举多得。王教授说的对,这真是利国利民的好项目,我一定会想办法这些上报到省领导那里。”付正伟感叹道。

下午4点多,付记者一行三人加上司机离开林场回县里。

这领导都来了,总不能空手回去,林场又给县里送上一筐鸡蛋,委托他们带回去。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山谷那边也很快的准备好了,可以放羊和小麂了。

羊没有野生的,林场得付钱。林鸿彬以生产队的名义卖给了林场6头大羊,10头小羊。

小麂算是猎物,免费给林场。打猎都成为他这个场长的工作之一了。

穿越前听到的“免费的才是最贵的”,不知道在这林场合不合适,反正林鸿彬也没吃亏。

然后,林鸿彬每天晚上装着进山抓猎物,早上都会带回猎物,多为竹鼠、野兔和鸟蛋,隔两三天送回一头小麂。

8月15,省报刊登了付正伟记者《激情飞扬的青春--记清源县青云山知青林场》文章。

描述了一个充满活力、热情和探索精神的知青群体,一个有家国情怀、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知青群体,一个敢于打破常规视野的年轻群体。

对虫子养鸡、发酵饲料研究、野生菌的人工培养也做了相当篇幅的介绍。

记者的笔真是厉害,把一群普通的人都描绘成英雄群体。

这下林鸿彬和知青林场在全省都出名了,省报的威力可不是民兵期刊能比的。

“林场以后安静不了了。”林鸿彬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