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林鸿彬把扒出来的曲子给了张建华。
“谢谢场长,终于又有新歌了,好多歌大家都唱烦了!而且没有曲谱我都怕唱错了!”
“哈哈,你多辛苦点!下个月我去县里就去新华书店找找看有没有卖曲谱的书!”
是该跑一趟书店了,得多买点关于教员思想的书,学习教员思想不能光背诵教员语录不是。
记者们来的很快,9点多就来了,陪记者过来的是王耀斌。
“这位就是林鸿彬场长,现在兼任民兵团参谋。”
“这位是《东海民兵》杂志社的苏锦东同志,这位是《前线民兵》杂志社曾宗敏同志。”
敬礼致意,随后双手相握,热情说道:“欢迎苏同志、曾同志远道而来,一路辛苦!”
“这位是林场的办公室主任兼民兵排排长郭子好同志,是退伍军人,也是基干民兵,在一个月前的全县民兵大比武中表现优异,在三个单项中分别获得了一、二、三名,四个单项总分第一的好成绩。”林鸿彬也介绍了随同的郭子好。
郭子好立即向前一步,与两位记者、王耀斌逐一敬礼握手,举止沉稳干练,尽显退伍军人的飒爽风采。
“这样吧,先喝茶聊聊,然后带你们在林场转转?”
“行,客随主便,你安排!”苏锦东代表回应。
办公室泡茶,随着茶水入肚,话题慢慢的聊开。两位记者的笔、本子也摊开了。
“我们在清源县委、县革委那里了解到,林场这里的虫子养鸡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林场长,你是怎么想到虫子养鸡的?”
“虫子养鸡这技术是在古籍里看到的,你们也了解过我在学校的时候是学经济的,目标是后勤管理这一方面,像《齐民要术》之类的书籍是必看的。《齐民要术》里有养鸡术篇,就有提到虫子养鸡。”
“回到地方后,特别是看到知青林场的同志们缺肉吃,我就想着把这个技术整理一下,在林场这里试验一番,努力实现规模化养殖。林场的同志们表现的很优秀,一试验就成功了,然后就有后续的事情。”
把采访变成喝茶聊天,轻松一些。记者都来了,苟是苟不住了,但可以淡化个人作用,尽量强调集体,聊天中一直提及“集体”“团队”等词语。
曾宗敏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随后抬头问道:“林场长,你总结一下,林场在短短的半年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核心原因是什么?这对其他基层单位或许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林鸿彬站起身,笑着说:“我带你们看一看我们林场崛起的秘密。”
其他人也跟着站起来,有点好奇,是什么大秘密能让一个小小的知青林场表现的如此亮眼?
林鸿彬带着人出了门口,指着墙上的教员语录:“这就是我们小知青林场能崛起的秘密--教员思想。”
两位记者一段一段的看过去。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一二二一指示”。
......
“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同时也要批判资产阶级。”--《五.七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