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空间清点(1 / 2)

(过渡章节,打个补丁)

既然祝晓燕进不了空间,林鸿彬寻思着对空间稍微的清点一下,稍微做些整理。经常整理才会有序、合理,才会知道哪些需要弄出来挣小钱钱,或者需要补充什么东西。

通过观察,林鸿彬总结空间对动物的影响:动物体型变大,性状更明显,寿命有所延长,但都有极限。没有观察到有变小的动物。

林鸿彬回来已经四个月多了,空间里的的大部分的动物也基本种到了第5代了,兔子、鸡也有6代的了,野猪也养到了4代。

体型变大这个很好对比,把空间养的动物与正常的动物一对比就有结果了。

比如狮头鹅,空间里的第五代公鹅普遍有30多斤,最大一只鹅有50斤了,翅膀张开有两米多了,超过自然培育的狮头鹅王一大截,妥妥的巨无霸。

还有9斤黄,现在体型普遍的超过梵天鸡,公鸡普遍的体重在16斤左右,母鸡的体重在13斤左右最大的公鸡超过20斤了,近1米3的体高,看着很有压迫感,妥妥的鸡中巨人。

至于野猪,最大的一头公野猪有400来斤了,超过年初捕获的好多了。

不过林鸿彬可是知道野外猎到华南公野猪有500来斤,而北方乌苏里野猪可是能超千斤的规模,看来野猪还有还有潜力可挖。

总结起来,空间对动物的体型有加成作用,其中二代三代变化最明显,到第四代就放缓了,第5代基本固定下来了,说明还是有极限了。

林鸿彬搞不清楚动物体积变大的原因。是否与空间中植物多、空气富含氧气有关?还是与原游戏的设定有关?还是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管怎么样,都说明空间里动、植物数量有点失调了,需要经常换空气。

至于性状变化,各种能表现性别特征的都更突出了。

比如公野猪的獠牙更长了,肌肉看起来更雄壮、有凹凸感;公鸡、雄鸟的冠、羽等更大更艳丽,特别是羽毛,色彩更丰富凸显了。

至于母的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生。比如白猪一窝就生了18头小猪仔,母野猪一胎平均产仔13头小野猪仔,与普通家猪差不多了;兔子、竹鼠也是一样,比野外多产仔。鸟类、禽类的产蛋量也提高了,比如那黑羽水鸭,年产蛋都超过320个了,就休息一个月多。

水里的动物,卵一产就是一大坨,没办法数,也不知道跟野外相比差多少,但更多是肯定的。

空间能延长动物寿命是从蜜蜂身上观察到的。

现在蜜蜂与刚进空间空间时有一些差别,除了体型变化外,能观察到的就是寿命了。在野外,夏天的工蜂由于高强度的工作,4~6周就就会换一批;而在空间里,温度一直在25度左右,工蜂一样一直很忙碌,能活300天左右。也就是寿命增加了5倍左右。

如果从工蜂的寿命看,空间至少能增加5倍的寿命长度,那林鸿彬有一半时间在空间里干活不知道是挣了还亏了?

不过看看着还是年轻有弹性的皮肤,好像没吃亏。毕竟要是空间对寿命的增幅小于时间流速,林鸿彬现在应该苍老的很快。

说明空间里还是有对生命友好的设定或者物质。

至于空间对植物的影响。

通过数代的选育,粮食的均产已经是原来的两倍左右,以稻子为例,稻子颗粒变大,稻穗变长,植株也变高大。

而蔬菜瓜果的产量增长比粮食更夸张。

但数代过后,选育的增产效果越发的缓慢。想要实现跨越性增产,要么上手段,比如杂交之类的;要么指望果子、种子基因突变。

但从移植的野果、野草来看,空间对扦插、移植的植物改变不算大,只有一代一代用种子种植的才有明显的变化,比如花开的更艳丽更大、结的果子更多更大等等。

木本果树基本还没有结果,还不知道苹果、红枣之类的北方果树在空间里能不能正常结果,这个需要继续观察。

去了趟榕城,在白龙江和乌龙江搞了两个晚上,湖里多了几群大块头:鳡鱼、鲟鱼、鲈鱼、鯮鱼、胭脂鱼等等。

有了大鱼后,感觉空间小了,特别是几个湖不够大,不够大鳡鱼一个冲锋的。

林鸿彬还是问起了语音助手。

“小青、小青,空间能不能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