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 第102章 剑锋与尊严,大炮与真理

第102章 剑锋与尊严,大炮与真理(2 / 2)

“一是报题阅读法。报纸的文章标题,等于报纸的眼睛。阅读报纸的题目,往往能较快地了解作者、编辑的意图,明确文章要表达的内容。浏览标题后,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选择地读一部分。读报先读题,是一种节省时间的方法,值得提倡。”

“二是粗读、细读结合法。粗读,即浏览,主要是扩大知识面,捕捉需要精读的文章。细读,就是精读,对一些重要的阅读材料,应该逐字逐句琢磨,逐段逐节咀嚼,仔细地了解它的内容、思路等。这样点面结合,既省时效果又好。”

“三是剪贴法。剪报的范围可根据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和个人兴趣而定。剪下后,要注明报纸的名称和日期。贴报有几种方式。如剪后放在纸盒内。

到一定阶段,再分门别类地贴在旧练习本或旧杂志上。也可边剪边贴,手边准备一些16开的白纸,剪下就贴在纸上,每张纸贴一篇,日后分门别类装订,另编目录。报纸剪贴后,要常常翻阅整理。这个暂时不提倡啊,不过你们可以抄写。”

“第四是资料摘录法。有些文章的片段、精彩语句、出色的标题,一些有用的事实、数据等,因其比较短小,不一定剪下,可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摘录时要注明出处,以便日后查对。”

“第五是读写结合法。读报后,写些读后感,对报纸写点书面意见,模仿报上的文章练习写作,给报社投稿;都是读报写作相结合的有效形式。读报时,注意积累词汇,学习写作,研究他人文章思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也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最后一个是小组读报法。可以找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同志,组成读报小组。活动形式有几种:(1)定期交流心得,讨论报上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以讨论促读报;(2)开展读报知识小测验。轮流出题,大家回答,在回答中促进读报;(3)交流剪报或摘报资料,互通有无,相互补充;开展评报活动,讨论哪些文章好,哪些不好,哪些版面编得活泼,哪些地方有差错,还可以写成意见稿,寄给报社。”

“以上是读报的一些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人怎么看报纸,在这时代可是真干货。听的人也很认真,一部分人还不停的做笔记,这些人学习态度上那是真的没什么可挑剔。林鸿彬说的这些基本是他们没接触过的,所以互动会少一些。

林鸿彬边说边写,黑板上满满是他的手书,字体方正整洁,苍劲有力,让人不忍心擦去。

“希望各位能多读书、多看报,关心时事,理论联系实际,开阔视野,提高政治素养。以上是今天的内容。其实我也是个门外汉,只是把了解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互相学习,一起进步。”林鸿彬最后总结道。

“讲一句题外话,我们南方人多讲方言,方言发音方式、语句的表达方式与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学好语文、写好文章还是多读报纸,特别是官报。”

林鸿彬讲的这些在中学可学不到,这些内容算是给知青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窗口,让林场知青们从一群只有热血的青年,开始向一群有独立世界观社会青年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