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第三任务是对已经成熟的果子、种子进行选种。在焖地瓜的空隙,林鸿彬开始选种。
黄豆、小麦、高粱、玉米等选的都是颗粒大,饱满度高的。
在空间里用的是意念感应,挑选的不算太费工夫。普通家庭现在选种时更多的是直接用筛子,制作了一些特殊大小的筛子,直接用筛子筛,小的就掉了淘汰,淘汰掉的那些黄豆、玉米等就可以用来做饲料了。
留在筛子里就是个大饱满的优秀种子,“筛选”不就是这么来的嘛。
西红柿的选种就得一个一个试了。育种方向有两,一种是口感好;另一种是结实耐运输;最好能二合一。手捏嘴尝,最后选了几个,捏出籽直接撒种,吃过的那些都扔给野猪了。
蔬菜的种子大多小,当时是特意每种蔬菜留几棵植株高大来育种。
瓜类是留种就比较麻烦,基本是在青瓜时就要定下来,选择产量高的、口感好的的植株,留下长的端正的做为种瓜。
但南瓜例外,除了产量大、口感好外,他还想选育出一款巨型南瓜玩玩。至于小型化南瓜,现在还不流行,但几十年后是主流,现在也可以留意了。
留好的种子空间要种一些,家里要一些,到时候也给林场一些。
焖地瓜也出炉了,现在地瓜只有两种,白心的口感比较面,吃起来干,这种家里用来磨淀粉的;红心的,口感软糯,吃起来甜。林鸿彬吃了一些当宵夜,然后继续干活。
第二炉是把黄豆、玉米弄熟,然后接着焖地瓜。
林鸿彬开始磨豆粉、玉米粉,最后把焖熟的地瓜弄烂,与豆粉、玉米粉一起搅拌,做成饲料,空间饲料出炉,主要就是用来喂鱼的。野猪胃口好、消化能力强,不用做的这么精细,直接给它们吃原材就行。
可以试试饲料效果了。先在溪水的小潭里投了一些,潭里这些小鱼没有试探,直接开吃。
经过山体过滤,这溪水清澈,没多少营养物质,食物资源很少,能活着算是个奇迹了,今天难得来了大餐,还不得抢着多吃点。林鸿彬也不敢投多了,把小鱼撑死那就罪过了。
在溪流的各个小潭里都放了一些,最后往湖里撒饲料,湖水顿时沸腾了,连食肉的黑鱼、鳡鱼也过来抢食了,看来自制饲料很受欢迎啊。
给竹鼠扔一些地瓜、蔬菜、玉米杆、玉米芯,补了点竹子,也试着放一些饲料给她们,还真吃了。
野猪的就好养很多了,地瓜、地瓜藤、抠完籽的南瓜、蔬菜老叶,土豆、玉米杆、玉米芯等等,人能吃的都扔给它们,人不能吃的只要无毒也扔给它们。
鸡也好养,玉米粒、高粱、各种草籽、菜叶等等,都不用处理直接撒给他们吃。还是舍不得喂小麦,现在手上的还是太少了,还是留给人吃吧!
这个晚上弄了很多饲料,喂了一波后把剩下的放在空间仓库里了。然后给植物浇一遍水。
随着植物越种越多,这湖水的水位越来越低了,那些人工浅滩都露出来了,林场周围的溪水不是很给力,要么跑远一点找水大一些的溪流,要么等到了县里在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