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摸鱼的第一天(2 / 2)

拉开抽屉,装做从抽屉东西,实际上从空间取出粮票,数出二十斤,又拿了一张大团结,一起递给郭子好。

“帮我换成饭票,把昨晚你借的直接扣掉!”

林鸿彬收回一叠饭票和零钱,大米是是按这里的双季稻稻米算的,1毛9每斤。

午餐的配菜是地瓜、水煮白菜、萝卜汤,跟昨晚比还是换了一样,但对半个厨师的林鸿彬是个折磨,心想着怎么改善下伙食。

“子好,知青们一个月有多少肉票?”吃饭时,林鸿彬跟郭子好坐一桌。

“没有发给知青,每个月给我们林场20斤肉票。”每个月20斤,每个人就6两左右。

“这么少?那其他票呢?”

“工业票10张、油票10斤、白糖票10斤、红糖票10斤、盐票10斤、火柴票等若干,这些是给林场的,基本都不够用。知青们还有布票2尺\/月、烟票乙2丙8共10张\/月,鞋票1双\/年,酒票2张\/月,棉花3斤\/年等等。”

作为制糖大县,糖票倒是给的够足的。但作为前线,没什么工业,工业票就缺了。

“男知青每个月32斤粮票,女知青25斤。林场是拿着所有人的粮本,把票券代领回来,知青们用粮票加钱换林场饭票。男知青的定粮都不够吃,所以后勤组的喜欢种地瓜、玉米、南瓜之类的能垫肚子的作物,仓库里还堆着好多地瓜、南瓜。”

“就这些?确实太少了。”

这年头缺油少肉,容易饿,30来斤确实不够吃。还有那布票,成年男子做一件衣服就要7尺多,一年只够做两件衣服加一条裤子的,就林场这样消耗,再加一倍的布票都不够。

不过就这些条件,农村人打破脑袋往这里挤都挤不进来。

山区的农民还好,除了水田外,还有足够的自留地,还有山里多多少少也能弄点吃的,还能吃饱,甚至还有点剩余。平原地区的农民就比较苦了,人多地少,自留地大多种了地瓜,种完地瓜种萝卜,其他菜都不敢多种些。

而且一年也换不回多少各种票券。

农民苦啊,平原的农民更苦。

下午,县里供销社的车来了,林鸿彬跟劈柴组的一起装了车,也没什么新奇的装车方式。

装完车就朝伐木组工作地巡去,伐木组工作方式还是最原始的,斧头砍,锯子锯。然后,这些木头能滚下山的就用滚,不能滚的就用人扛到山下的路边,需要弄回林场晾的就用板车拖回去。

林鸿彬也借机会往山顶爬,站在山顶上看看林场以及周边。山顶都是低矮的灌木和枯草,挡不住视线。

极目远眺,目之所及,除了山还是山,上下起伏,相接成岭,绵延不绝。偶有鸟雀飞出,鸣叫在山林之间,传的远远的,让山里显得更安静了。

把周围的环境记在脑中,用录像功能录了下来,周围的3d地形图有了。今天没有工具了,家里的那些都还回去了,只能薅点草籽撒在空间里了。山上也没看到有什么动物活动的痕迹。

晚饭还是没什么油水,凑合吃吧!

上班的第一天,算是摸鱼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