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县里常见的老果树,老荔枝树,老龙眼树、老芒果树等,也都各有由来。
树倒是都还在,不过景况都不是很好,犹如这破败的文庙。林鸿彬也做回坏人,折了些果树枝和银杏树枝找个角落先扔进空间,看着空无一人的文庙,林鸿彬还是偷偷的给这些树浇了水。
这一趟旧地重游,有失望,有收获,也不算空手而归了。
既然是旧地重游,那也得回母校看看。
母校是清源县第一中学,坐落于县城北面的馨山的山腰,承袭了古代馨山书院,算算历史也有两百年了。
馨山书院依山势而筑,分下、中、上三层呈梯进式建筑。
其前门、中殿以中轴线作纵深布置物以中央正殿礼堂为中心,自外而内,屋舍井然,进深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四周二十间教室、宿舍和边门、角门、钟楼、鼓楼等护厝把整座书院包围得严严实实,就像一个大“回”字形。林鸿彬念书时,那些古建筑倒是保留着,学校新式建筑是围着古学堂而建的。
走到清源县第一中学门口,没想被大锁拒在校门外,这刚放假没两天那,学校就这么安静了。林鸿彬也只能趴在大门的栏杆上向校内望上几眼。
过了学校大门是学校的操场,操场上方是教学楼,教室门口的墙壁上涂了好多大字。
林鸿彬细细看去,是“三忠于”、“四无限”。
就是离的有大几十米,林鸿彬也能清晰看清那些字:“忠于教员、忠于教员思想、忠教员革命路线”“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
还有刷了一整面墙的“忠字歌”,就是那歌词让林鸿彬有点接受不了,满满的个人崇拜的味道。
作为全县最大的中学和知青来源,当然也少不了鼓励上山下乡的标语。
“扎根农村干革命,上山下乡怀壮志”
“战天斗地绘新图,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新农村”
“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
“胸怀朝阳何所惧,敢将青春献人民”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坚持乡村干革命”
“广阔天地,茁壮成长”
字很新,但教学楼整体怎么看着有点不对味。
学校大门没有正对馨山书院,只能斜看过去,也只能看到屋顶的飞檐翘角还在!
林鸿彬叹了一口气。
人变了,母校也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