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完善空间时不我待(1 / 2)

到家时照例带了一串鱼,爷爷奶奶也没问林鸿彬这几天在做什么事情,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秘密了。

吃完饭,爷爷奶奶照例的在院子里烤火聊天。

林鸿彬则把家里的种子块茎搜刮了一遍,然后躲在卧室里把门串死,进了空间。现在买种子需要票,村民自己能留种的都自己留了。

弄了几片地,给地编上号。

地瓜切成大块,滚了一圈草木灰,防止腐烂,然后皮朝上埋在地里,准备养地瓜藤做扦插,地瓜有两种,红的和白的;

参薯,是山药(薯蓣)的近亲,有些会长的像脚板,也叫脚板薯,家里有白色紫色两种,各找了个大的切成块,先放在空间等切口干了再种;

找了芋头仔种在离深坑不远的地方,方便浇水。

拿了两个玉米剥粒,一个是黄玉米,产量大,但口感一般,另一种是白色的糯玉米,个头会小一些,吃起来甜糯弹牙。

简单粗暴的把玉米粒均匀的按在地里,直接弄了一层土覆盖。

高粱、小麦均匀的撒在田里,又撒了一层土。

这年头,闽省是小麦、高粱和玉米的种植大省,也是面食大省,家里的自留地每年都种一些。

继续种地。南瓜、丝瓜、黄瓜、白葫芦瓜,种上;黄豆、绿豆、黑豆、红豆、四季豆、豇豆,种上;油菜、芥菜、白菜、萝卜、小白菜、卷心菜、花菜统统种上。

还好,装种子的竹罐上都有标记,不然他都不好判断那些长的很像的蔬菜籽是什么种子了。

家里蔬菜的品种不多。因为买种需要票,蔬菜种子都是自留的,村民对新品种接受度不高,蔬菜种植还是很有区域性的。

这地方闷热雨水多,基本没有人土豆,不知道县里的市场有没有卖。

平原地区也有种西红柿,但现在的品种主要是用来做酱的,山里人嫌那玩意酸,还不如多种几棵黄瓜实在。北方倒是有又甜又沙的品种,但还没推广过来。

没有种稻子,因为水不够,还没弄水田,但把糯米谷和普通稻谷都抓了几把放在空间了。普通稻谷比较细长,如果林鸿彬没记错的话这是籼稻。

家里一般不会留水果种子,这个得想办法剪一些枝条做扦插,村里有一片果园,明天就可以过去剪了。

种好瓜果蔬菜,在兔子窝旁边扔了一些菜叶干草,小兔子也挪到洞里去了。

干了一段时间的活,空间里慢慢变黑了。空间里也有白天黑夜交替?看来这设计很合理啊。

林鸿彬闪出空间,把被子草席弄进空间的房间里,然后在空间里休息。十倍的时间流速,还是在空间里休息合算。

第四天,给家里挑好水后,又又又出去了,完善空间时不我待。

今天多带了一把剪刀,准备去剪些果树枝条,试着在空间里扦插。

先是继续往空间浇水,只要没有泉水淅出,就说明还浇的不够,这溪水流量小就是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