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竟连这般珍贵的肉食也与他们共享。当这些漏谷人族同样捧起那用阳春白雪灵水熬煮的肉汤时,汤汁入腹,一股前所未有的暖流瞬间席卷全身。仿佛灵光灌顶,觉得整个人从身体到精神都为之焕然一新,宛若脱胎换骨。
事实上,这般奇妙的体验,对崇阳人族而言同样前所未有。他们世代饮食清淡,极少沾染荤腥,并非不愿,而是不能——在漫长而艰难的修炼摸索中,人族先祖们早已察觉肉食中的浊气易滞塞经脉,成为冲击突破“地障”时极难以逾越的障碍。
因此,他们的修行之路只能倚重于那如万物“乳汁”的阳光,只能时常冒险出绝境长城到阳光撒耀之地去“采日光功”,以日光淬炼精气,同时祛除寒疾,涤荡筋骨血脉。
这法子进展缓慢,如滴水穿石,却是人族在严酷环境中唯一可行的生存之道。毕竟,那些能承接日照的丰饶之地,从来只属于强族;而如崇阳这般孱弱的人族,只能蜷缩于日光照耀不到的贫瘠之地,在万物不屑的角落中艰难延续。
崇阳人族也正是靠着这危险的“采日光功”,让人族在极寒与黑暗中窥见一线生机。它不仅维系着族群得以在极寒环境中的存续之机,更在这一呼一吸、一淬一炼之间,为人族铸就了修魂悟道的微光根基。于是,人族的这蝼蚁之躯,竟也生出了不屈的脊梁。
可眼前这碗肉汤,彻底颠覆了认知。汤中非但无半分浊气滞留,反而化作一股温和却磅礴的暖流,温润着五脏六腑,滋养着四肢百骸。这已不仅仅是果腹之物,更是一种身与心的双重盛宴——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连神魂都感到由衷的愉悦。这是经由阳春白雪水同化与加持后的“精神食粮”。
无论是崇阳人族还是迁来的漏谷同胞,生存从来艰难,在他们过往的记忆里,每日能得一餐果腹已属不易,“滋味”二字更是无人敢想的奢侈。在温饱尚难维持的年月里,活着已是唯一的目标。
而今,正值万物凋敝的凛冬,本是食物最为匮乏、木柴煤火石等物资皆需严苛限用的时节,他们竟能分得一碗热气腾腾、用灵水熬煮的肉汤。这汤羹不仅暖身饱腹,更蕴藏着涤荡筋脉的灵效,滋味醇厚,入口入心。
一时间,许多人捧着陶碗,怔怔说不出话来。暖流自喉入腹,融贯四肢百骸,带来的不只是身体的温热,更有一种久违的、近乎陌生的悸动——那是被人珍视、被给予希望的感动。不少人的眼眶悄悄湿润,那不是悲伤,而是源于苦难深处突然尝到甜意时,难以自抑的幸福。
尽管眼前的生活依旧艰难,前路漫长,但这一碗汤,已足以点燃众人心中的火种。那位赐予他们新生与尊严的“少主”,早已成为所有人族子民至高无上的精神信仰。若他今日令他们赴死,绝不会有一人犹豫彷徨。能为王上效命,纵使肝脑涂地,是他们无上的荣光。亦是他们生命最高的意义。
被阳辅安排进入阳势以技法凝成的固态冰晶空间中修炼的十几位“四梁八柱”将领,初入其中时,并未感到明显的压迫。此处时间流速确比外界缓慢,虽未至“内一日,外十日”那般夸张,却也足够珍贵。更关键之处在于,这方空间中的水温经阳势之力浸染,始终维持在一种灼热却不觉炙烫的状态。
即便对他们这些修为不俗、体内污垢本就所剩无几的将领而言,这般水温也如同持续蒸浴,能将经脉深处残存的杂质缓缓逼出。在凛冬极寒之中,能全身浸润于如此“灵泉热汤”,简直堪比服用灵丹妙药。
而这种外有冰晶寒意萦绕、内有热水温养蒸腾的极端环境,冷热交替,气机交感,恰恰极有利于武者感悟体魄与天地之息的流转,是难得的修炼契机。
待阳辅命人送来以“阳春白雪”水熬煮的肉汤,众将食用后,更觉体内某种关窍恍若被悄然打通。原本浸泡在热泉中已微微发汗,热汤入腹后,一股暖流自内而外再次透出,汗意愈显。也正是在这微微汗出、周身舒张之际,他们仍身处蕴含灵效的阳春白雪热水之中。
内服灵汤,外浸热泉,内外交煅,循环不息。借此良机,十几位将领竟纷纷冲破往日瓶颈,齐齐踏入地障巅峰之境。
如此不浪费任何一丁点儿资源,不放过任何一丝契机、近乎“批量”造就强者的手腕,令一旁的秉风看得眼角微跳,心中震撼难言。
众将领感知到自身修为已至瓶颈,虽距天障神通境尚有一步之遥,却非眼下苦修可破。他们并未贪恋资源,而是果断退出固态冰晶空间跃出温水潭,将这份稍纵即逝的机缘,让予了更需要的同胞。
而阳曦与阳辅的后续安排,更显深远用心。他们并未让更多军士进入,反而召集了部族中所有身怀六甲的女子,请她们进入这灵效温潭中浸泡,以祛除母体与胎儿积聚的寒气。
在此严酷凛冬,此举能极大降低因极寒导致的胎儿夭折风险。这一安排,赢得了全族上下发自内心的支持。在崇尚武力以实力为尊的人族将士眼中,脆弱又伟大的孕妇始终是人族资源倾斜的重中之重,她们承载的,是整个族群延续与未来的希望。
阳势泡在阳池里食用过食窦精心烹制的肉食汤羹后,浑身精神也为之一振。也歇得差不多了,他本想再继续接着技击水潭里那个灵晶固态冰晶空间,把它继续扩大,但他也探知那潭里的水还没注满,便只能耐着性子等它的水位起来。
随后他又潜心钻研了几个时辰的禁制典籍,愈觉心念涌动,忍不住想在阳池中试验试验一番。只可惜阳池深度不够、范围也狭小,难以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