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将领踏入热水潭中,即刻借助阳春白雪灵水所蕴藏的温热灵力,凝神调息,引导能量淬炼筋脉、锤炼筋骨。
阳辅并未再安排其他人进入能量空间中,但却下令让周围警戒的光明军士卒,每人饮用一大口那热气蒸腾的阳春白雪灵水,以壮元气、固本培元。
在冰天雪地的凛冽寒冬中,能饮上一碗热气蒸腾的灵水,即便不含灵效,也足以让人精神一振、通体舒泰。
而当众人饮下这“浓缩版”的阳春白雪水时,顿觉气海仿佛被一道温和而炙热的气息悄然点燃,道道暖流随之蔓延四肢百骸,脸上很快热汗淋漓,个个面色红润,周身污浊秽气仿佛也随之排出,神情为之一清。
至于浸泡在热水潭中的四梁八柱诸将,感受则更为深刻。灵水中的精纯能量不断渗入筋骨,带来阵阵淬炼的刺痛,令他们身躯不由微微颤抖。经阳势那金色灵元浸染后的阳春白雪水,其淬体之效远胜以往,即便对已突破地障的强者,效用依然立竿见影。
阳辅更是思虑周全,早已命人将灵道、腕骨、完骨等一批专精于火系符文与灵械研制的高等技术人才悉数请来。他深知,体魄的增强亦能反哺灵智的开拓,此番机缘,不可不共享于这些支撑崇阳腾飞发展根基的匠师们。
阳辅真不愧“国辅”之名。阳势往往只需定下方向,提出构想,其余所有具体、繁杂的执行细节,阳辅皆能领会其意,并安排得周密妥帖,将君王的意志完美转化为现实。
环顾当下崇阳,虽有一股新兴的朝气,但想在短时间内实现整体实力的飞跃,仍面临巨大挑战。
归根结底,崇阳的底蕴过于薄弱:武道一途才刚刚起步,匠造技艺积累不足,而诸如炼丹师、筑器师、符文师等高阶人才,更是近乎空白。
这些关键领域的缺失,严重制约着崇阳人族的发展步伐。若想实现真正的崛起,必须在这些方面倾注全力,以只争朝夕的速度,加速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在炼丹一道上,华佗现在虽握有众多丹方、丹诀,经验也不是一片空白,但真正的瓶颈在于炼丹灵师——此职最低也需神通境的修为,方能驾驭典籍中记载的那些精妙控火与药理精细成份的调配汲取技法。因此,炼丹灵师堪也是崇阳目前急缺的人才之一。
至于筑器方面的灵师,眼下倒并非最紧迫的短板。灵道与箕门所带领的“灵械机甲院”目前所制的机甲装备,足以满足当前军伍实力所需,只是人力始终捉襟见肘——当然,如今各处都缺人手,地仓院也同样喊缺。
另一方面,阳势殿下的纳戒中本就收有大量神通器,再加上灵道等人已初步掌握灵械制作技艺,加上崇阳人族的先军崇武,筑器类神通级别的灵师反而最有可能在崇阳率先培养出来。
一旦拥有能批量制造神通灵械装备的筑器灵师,光明军便可逐步换装统一制式、具备坚韧属性的神通级甲胄与兵器,整体战力必将迎来质的飞跃。
不过在凛冬里,战力的提升固然好,却还是其次,主要还是民生方面,因为凛冬的极寒才是人族眼下最致命的威胁。当前的核心仍是全力攻克“火”的难题,主要参考依据便是那部《阴符经》以及相关的符文解析。
然而,单靠印堂馆原有的学者为主力是远远不够的。如今,崇阳国内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都被抽调至秘密基地,共同参与“人造火源”的攻关。灵械机甲院的箕门、灵道等人,也都被临时借调,全力投入对《阴符经》的研究与仿制,力求早日实现崇阳人族自主“火生符文”的突破。
眼下最突出的矛盾,是人才的极度匮乏。阳势殿下已提供了海量的物资支持——成千上万的典籍、堆积如山的灵晶与稀有矿石,一切条件都已备齐。
必须让符文术法在崇阳人族中扎根发展起来。否则,殿下辛苦搜集来的这些典籍功法,如果他们没有能力消化吸收,那、那些财宝就将是他们的催命符。无福消受。这种事,绝不允许在他阳辅手中发生。对于典籍与人才的调配,他向来秉持“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原则,竭力让每一分资源都发挥出最大价值。
阳势浸泡在阳池中,身体散发的热量仅将周遭一小圈冰层融化,池面大部分仍冰冻覆盖着坚冰。以他如今的修为,那点体能消耗产生的热量根本无需借助冰水降温,况且他一直都是在水潭寒水的包裹中,散热也一直在进行——事实上,就算阳曦她们不把他抱来泡在冰水里,他也能完美收敛调息自身气息,不需向外散逸分毫热量。
此刻,他躺于阳池之中,正手执一枚灵晶玉简,全神贯注地沉浸其中。玉简之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生僻的术语、复杂的图示与晦涩难懂的符画图文——这是一卷关于空间禁制设置的高深典籍。
他身上仍收着那只从扶突手中得来的空间小葫芦,葫芦小口内布满细密符文,暗藏禁制。最棘手的是这葫芦中设有一道定时向外发送方位信号的禁制,如同一道悬在他头顶的利刃,令他时刻警醒,又心痒难耐。
自符辰浩点破此物的地位禁制玄机后,阳势便一刻都不敢忘了那禁制触发之期。
现在距离下一次信号自动传出地位信息,已不足二十日。若不能在定位禁制自动触发前破解那禁制,还得提前预留出处理它的时间。绝不能残留丁点儿线索,引来比大符都还要强大的猿灵部的任何丁点儿盯视。到时恐怕那丁点儿的盯视,都是崇阳难应付的灭国之祸。
阳势眉头紧锁,目光如炬,整个人已完全沉浸在那些玄奥的禁制符术解析之中,试图从中寻得一线禁制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