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那里儿臣不管,毕竟发现的早,以后看着点就成了,老二那里儿臣管不到。”
好吧,说了半天朱标啥都不管,管的到的朱元璋不给管,管不到的也没机会管,朱棣在一旁听的眉毛都要竖起来了,家里头这些事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咱不是不让你管,可你这当大哥的,动不动就下狠手,给他们来上两下谁抗的住,你问问老四,问问看他想不想犯错的时候多个机会。”
朱元璋回过头来将右手搭在了朱棣的肩膀上,笑着问道。“老四你自己说的,咱说的有没有道理。”
“你别吓唬四弟,儿臣说的也不是老二老三的事,儿臣现在是说父皇你的事,现在是父皇你要当圣人,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次犯错都不认,父皇此举不似明君!”
“谁说咱不会认错了,咱都给你认了好几次错了,你娘那里咱都不知认了多少次了,老梅能作证!”
“简直不可理喻,儿臣实在是难以理解,向天下百姓认个错就这么难嘛!”
朱元璋顾左右而言他的态度让朱标的内心十分恼火,从他记事参政开始,他就发现自己的父亲有个坏毛病,那就是他坚定的认为皇帝不能有错。
一开始朱标还觉得这没有什么,毕竟他读的很多书都表达了帝王无错事的理论,因此能下罪己诏的帝王才会被大书特书。
可后来他发现他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朱元璋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不是不承认错误那么简单了。
朱元璋是明知有错还不承认,反而杀人,杀了人后过了几年,再通过某一两件事开始回忆被他杀所的臣子,最后来上一句那谁谁虽然有错,但也有苦劳,给他追封一下吧。
朱标可以说是厌恶极了这一套流程,甚至每每想到此事就觉得恶心至极,朱标第一次和朱元璋争吵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因为这个理由和朱元璋争吵,让朱标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他父皇认个错就这么难!
“咱做的事你不懂咱不怪你,但你得试着理解咱这个当爹的良苦用心!”
“什么良苦用心!?孤怎么去理解?这么多年过去了,父皇你与儿臣解释过嘛?!父皇连一句解释都不给,孤如何去理解?”
“咱明明白白的告诉过你!在这帮人面前你就不能认错!绝不能让他们认为弹劾君王可以养望!自诩清流也好,一品大臣也罢!只要他们敢指着你的鼻子骂你,那你就杀!你不杀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咱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雷霆雨露皆是咱的恩典!他们的生死荣辱都由咱来定!”
“咱说他是奸臣!他就是奸臣!咱念旧情说他有苦劳!他就是大明肱骨!”
朱元璋的好爷爷形象终于演不下去了,当着几个孩子的面被朱标刺激的爆发了。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在朱元璋看来,自己是天命所归之人,他需要维护皇权的绝对权威,向臣子们承认错误可能会被视为是软弱的表现,甚至会动摇朱家的统治。
“如果他们说的是对的!那为什么不能听取他们的意见加以改正!依儿臣看来,一家之言是不可能让大明富强的!父皇这是在堵塞言路!”
“咱这是帝王心术!”
“父皇说这些也不怕传出去闹了笑话,父皇说的怎么和儿臣学的完全是两个样子,莫不是父皇对儿臣有所隐瞒,咱们朱家祖上还有这么一手绝学,父皇藏了一手没教给儿臣。”
“你放肆!”
朱元璋被朱标说的脸色涨红,站起身来直勾勾的瞪着朱标,手指差点都戳到朱标脑门上了,而屋内几个小的把头低的动都不敢动,尤其是朱允熥,身体都开始颤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