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语言的艺术(1 / 2)

范敏说的话直击朱元璋的内心,现在大明正是缺少官吏的时候,空印案朱元璋杀了那么多人,以至于地方府衙几乎停转,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

“二害曰恐寒天下士人之心,断绝贤才来路。”

范敏见朱元璋听了进去,急忙继续开口说着剩下的事,他怕迟则生变。

“陛下!天下初定,读书人正在观望我大明如何待士,若因一部有罪,而尽戮其众,其中必有被裹挟或刚正不阿却未能及时举报告发者,就如空印案一般!”

“此举会让天下士人以为,为大明之官吏动辄得咎,即便清廉亦难保性命,届时,贤才必将望而却步,裹足不前,谁还愿为陛下,为大明效力?陛下常以大明律教诲臣等,律法之精髓在于罚当其罪,若行瓜蔓抄,则与元末滥刑何异?岂不有损陛下明君圣主之德?”

朱元璋觉得自己有些被说动了,今年正是科举取士之年,他还真的要考虑一下读书人的感受,他也怕杀错了清官,最后被人怒骂昏君。

“还有呢?”

朱元璋想下台了,但他不能被人说几句就下来了,不然他怕这那么轻易的宽恕了大多数人,那些贪官污吏有样学样,后面再贪的时候就没了顾忌。

“三害曰,恐令太子殿下归来无人可用,陛下一世心血付诸东流。”

“陛下!此乃臣最为忧心之处!太子殿下仁厚聪慧,乃国之根本, 陛下呕心沥血,为的不就是大明江山,留下一群堪用的文武吗?”

“今日若杀尽吏部老臣,固然解一时之气,然待太子归来理政,由谁来为他甄选,考核天下官吏?难道要让太子归来之时面对一个全是新吏的吏部吗?为太子计,应为朝廷保留栋梁,惩恶扬善,而非一概诛除。”

“说得好,咱听的心里舒坦,你比那帮子只知道磕头求情的家伙不知道强多少倍,范爱卿现居何职?”

“臣如今是御史台的监察御史。”

“低了,你是个有才学的,咱正准备重整御史台,咱看你很合适,左佥都御史这个位置就留给你了。”

“哗……”

朱元璋此言一出,底下的人立马就议论了起来,从正七品的监察御史升到正四品的左佥都御史,这飞的可真够快的。

“肃静,嘀嘀咕咕干什么呢?!怎么?是看别人升了官不舒服了?”

这帮人的心思朱元璋心知肚明,这是妒忌人家了,觉得自己的功劳给大了,心里不爽了,估摸着散了朝后肯定又会四处说人家范敏是谄媚小人,看着奉承他才上位的小人。

“范爱卿,你来说说,咱该怎么处理,你是个明事理的人,咱希望你别让咱失望。”

范敏此时还处在发懵状态,他谏言之言都已经抱着被朱元璋处罚的准备了,没成想朱元璋非但没惩处他,还一下子让自己升了这么多级,落差太大了,大的范敏一时之间失了神。

“臣请陛下暂且搁置惩罚,再派遣刑部,御史,检校,仔仔细细的彻查此案,只诛首恶,胁从区分将主犯明正典刑,抄家示众,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