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见过东家!”
一群老爷们齐声喊了一句,他们本就是最底层的百姓,对待郭岳这种贵人自然不敢大意,更何况这位东家日后还得叫皇后娘娘姑姑。
“诸位不必多礼,承蒙皇后娘娘厚爱赏赐田庄,然在下如今也不过十六,家中无甚家人管理田桑,以后还要仰仗诸位叔伯兄弟。”
“我等定当尽力。”
“既如此,那便一切照旧,晚辈下月大婚,还请诸位叔伯到时候帮衬一二。”
“东家放心,皇后娘娘派来的人已经交代了,大婚之前的准备,以及采买的劳力,婚宴的安排就交给咱们,定不会让东家失望。”
“有劳诸位叔伯费心。”
“东家不必客气,还请东家随在下进庄子,皇后娘娘还给东家留了个宅院,里面的下人也一并留给东家了,那宅院可是皇后娘娘闲暇之时出城踏青时所住,还需东家您去看一看。”
“劳您带路。”
“东家请。”
“长者先请!”
……
“请请请请!你看看这都请了些什么人!”
老朱发了火,乾清宫内的其他人那是个个都把脖子给缩了起来,生怕一个不好就大祸临头。
“父皇息怒,这批读书人已经是各地颇为优秀的人才了。”
“这就是优秀了?你看看他们都是怎么处理的政事,一个小小的分家不公案,闹到最后竟然闹出了人命来!”
朱元璋光着脚在屋内来回走动,他的鞋子已经全扔向了跪在地上的官员。
“你看看!你看看这所谓的秀才都是怎么处理的!”
朱元璋将手中的奏本扔给了一旁的朱标,被气的直跳脚。
朱标接过奏本快速阅读起来,读着读着面色也开始变得不对劲起来。
“你是怎么办事的!分个家而已!双方都不同意的情况下,他是怎么敢拍板决定的!”
朱标看罢,直接将奏本直接甩在了跪地的吏部侍郎脸上,指着对方破口大骂。“如此蠢笨之人,是怎么通过的考核,你收了别人多少银子!又放了多少蠢货入朝为官!”
被痛骂的吏部侍郎没敢应声,依旧老老实实的跪伏在地,只是他那颤抖的身体还是出卖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这个真不怪他,胡惟庸被处死后,受他牵连的官吏不知多少,没有候补官员接任,他只能上书求陛下从乡野中另选贤才,谁知就出了这档子事。
他是真的不知道,也没收太多银子,他做事还是有分寸的,如果是草包,那对方给多少银子他都不可能收,这是真的无妄之灾,八成是哪个底下的人见钱眼开给放了进来。
这个时候的秀才不是科举制度下的秀才,此秀才特指各地推举入朝为官的优秀人才,简称秀才。
元朝被赶出中原后,新创建的大明那是百废待兴,缺少大量治理地方的文臣,朱元璋不得不想个法子去民间搜罗通晓经典品行端的人才。
这些被荐举者,常常就被称为秀才或耆儒,他们被送到京城,经过简单考核后,就直接授予地方官职,如知府,知县等。
最夸张的还是一个叫曾泰的,他直接被任命成了一部尚书,一步登天,这放到历朝历代都是极为罕见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见朱元璋对用人的急迫。
大明没有人才吗?毫无疑问是有的,但元朝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大多不为明朝所用,这里面牵扯到的原因很多,总的来说还是改朝换代所面临的阵痛,是朱元璋必须承受也必须去解决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