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那帮兄弟都安排好了吗?”
“已经安排好了,按您的吩咐,都在您宅子附近的客栈住下了,酒肉肯定也管够,少爷您放心。”
“那就行,走吧,去三叔那里。”
……
“父皇,朝邑县县令来报,今年年初开始朝大雨连绵,黄河之水泛滥,现已出现灾民,再这样下去恐怕会如年初河南那般决堤。”
“只有朝邑来奏本吗?其他县呢?”
“只有朝邑的奏本。”
御书房内,父子二人一人一个桌案,正不停的批着奏本,遇到大事之时还会交流一二。
“这是个知道为百姓着想的,传旨朝邑县县令,让其多备粮草,安抚流民,莫要生出民乱,咱会让户部,工部做好赈灾准备,让他莫要担心。”
朱标说罢便不作声了,大多数的折子朱标都能自己做决断,但御书房内可不止他父子二人。
这不,朱标话刚说完,剩下的四个老儒生就纷纷开口。
“翰林院侍讲火原洁上报,想和天牢中一些元臣交流一二,《华夷译语》的编撰出了些问题。”
“准了。”
“礼部尚书上书国子监祭祀孔子之事……”
“拖他们一段时间,等国子监建成再说……”
“国子监快建成了,但银钱还差些。”
“让他们去找户部,去找工部,难不成还让朕给他银钱吗!这种小事都要上奏嘛!”
朱元璋越说越气愤,他设置四辅官是让他们辅佐自己的,现在倒好,自己反而成辅助他们的了。
大事他们出不了主意,一般情况自己就解决了,小事太子也能解决,那留着他们作甚?每天来领俸禄来了?
“陛下,仪鸾司指挥使毛骧在殿外求见。”老朴佝偻着身子,不紧不慢的凑到朱元璋耳边,小声说道。
“你们四个退下吧,天色不晚了,都回家吧。”
“臣等告退。”
四辅官放下手中奏本,恭恭敬敬的向朱元璋和朱标行礼,处理政务他们不行,礼仪规矩他们学的倒是板正。
“说吧?查出来了没有?”
待四人走后,老朴带着毛骧刚一进书房,朱元璋便急不可耐的开口问询起来。
“回陛下的话,臣根本不用去查,只是随便找了个郭府的下人就打听了出来。”
“哦?”老朱笑呵呵的看着毛骧,难得笑了起来。“说说看,郭府到底出了什么事。”
“郭英之子郭镇郭铭欺负其妹,被大兄罚跪中堂,郭铭因担心受到惩处,大声言其大兄非家中嫡子,又言其母生出嫡子之后,千户郭岳便再也没有资格管教他们,被郭老爷子吊在祠堂抽打。”
“砰!”朱元璋猛的拍了下桌子,原本还带着笑容的脸上瞬间变得凶狠,他原以为是郭岳主动发难,没成想竟然被人先行侮辱。
“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