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问计 一(2 / 2)

朱标跑浙江来虽然隐匿,但只要有心定能查到,再一想到他方才说已经问了一些人,那被问到的人不难猜出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恐怕就在浙江!

现在好了,朱元璋是被膈应到了,自己也有暴露的风险,那封信是自己写的,郭岳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那封信动了太多人的蛋糕,老朱虽然能保住自己明面上的安全,但那帮人要是来阴的呢?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表弟放心,那封信没被任何人看过,就是那几个问题着实严重,为兄不得不重视,已经两日没睡好了,这才出此下策。”

“我不知道。”

“什么?”

“或者可以说是无解!”

“怎么会呢!”朱标急了,挪了挪自己的位置,挨着郭岳坐了下来。“表弟你只不过是第一次来卫所,就能一眼看出问题,足以证明你的智慧。”

郭岳没有回答朱标,反而反问了他一句。“表兄觉得我大明治下百姓生活如何?”

“除应天府外,其余百姓仍然生活清苦。”

“那你有办法解决吗?”

“为兄正在努力。”

郭岳双手一摊,看着朱标说道。“这就是问题所在,不单单你能看出来,我相信所有人都能看出来百姓生活清苦,但有什么办法?他们都看到了,但他们有办法解决吗?”

“哎……”朱标叹了口气,随后说道。“为兄明白了。”

你最好是明白了,明白了还不快回应天,你在这该我们父子俩睡不着了!郭岳看着朱标,心里这么想着。

“你觉得此法可行吗?”就在郭岳以为事情结束了的时候,朱标从袖中拿出了几张纸,放在了石桌上。

郭岳拿起一看,只见第一张纸上开头写着,设地方官学,许地方通文弄墨的军户子入官学读书,学成后可授总旗,优秀者授试百户。

多少,一百人取合格者几人,优秀者几人等等,看起来有那么点意思,像是宋代的武学,不过宋代武学前车之鉴,真想实施下去恐怕很难,但这仍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因为这是军户制度改变的开始,起码让军户看到了希望。

“表兄可知东汉末年大汉丞相曹丞相斩粮官的典故?”

“自然知道,那时候曹丞相军中无粮,士兵士气低落,曹丞相斩粮官,说其人盗官谷,事后让士兵吃了几顿饱饭,士兵见军中有粮,所以士气大振最终攻破寿春!”

郭岳将纸张重新推回朱标手中,说道。“一样的道理,但曹丞相是为了攻城,而我大明需要的是长久的策略,所以这上面的内容虽然可用,但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怎么会是自欺欺人呢?宋有武学,有典可查。”

“表兄,你要记住,再好的国策,他施行的是人,你要考虑到人心这一重要因素。诚然,开设官学可以让军户看到希望,但负责教授和考核学习们的军户是人,是人就有私心,表兄纵观现今各个官学,国子监也好,科举也罢,有几人是真正的寒门?治标不治本,此法只能缓解矛盾,但不能根除。”

“说了这么多,又回到了贪污和官官相护上。”

“若想要此法能成功施行下去,那就得付出多一些,比如将武举和科举并列,各府进行初试,初试场地公开,允许百姓观看。再设评委多名,对学子进行评分,再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余下的分数取中间值为最终成绩,选合格者和优秀者到应天府进行复试,由陛下亲自观看,若初试和复试成绩所差不多,即可受官,其中学子们的旅途花费需要由朝廷支付,保证贫苦百姓有钱粮来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