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元璋处离开没多久,一个久远的问题重新出现在郭岳的脑海中,不想都不行。
那就是郭英到底是谁?他何德何能能和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相提并论?其他四人哪个不是大明一顶一的国公勋贵。
朱元璋制定皇明祖训的事情郭岳略有耳闻,以前只不过以为是留给朱家后辈子孙的家训,现在看来没那么简单。
李文忠是朱元璋亲外甥,他们家被列在皇明祖训上能理解,常家和徐家更不用说了,至于信国公汤和,郭英何德何能能和汤和比较?汤和可是朱元璋的发小,更是朱元璋的领路人。
那么问题来了,郭英凭什么?凭郭宁妃?那不可能,朱元璋这么多妃子,郭家为什么受优待?
那是郭兴?一个侯爵而已,恐怕还不能和汤和相提并论,难道真的是因为郭家兄弟当了朱元璋十多年的护卫?
这也不对啊,如果真是劳苦功高,那和郭兴一样封侯不就得了。又或者,眼下自己所见的这一切才是郭家受重视的原因?
“少爷……”
郭岳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经出了宫门,而阿福正驾着马车等在宫外。
郭岳心念一动,坐上马车。“福叔,你回家的时候记得给我爹写一封信,就说陛下给我封了个监察御史的官,问问他的看法。”
“驾~”阿福挥动鞭子,不紧不慢的驱赶马车。“这可是好事,是该给二爷说一声。”
“福叔,我发现陛下似乎很喜欢我爹,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这小的哪里知道,非要说的话,那就是二爷打仗勇猛,对陛下忠心,不贪图权势又或者是救驾有功。”
“我爹救过陛下?”
“那可不。”阿福嘴里微微翘起,似乎回想起了些许往事。“武昌之战,陈友谅的手下突袭陛下的大营,是二爷手持双刀护住了陛下,更是带着人把陈友谅的部队给杀回去了,还斩了带兵的突袭的将领,陛下还夸二爷是陛下的尉迟敬德。”
“我爹他老人家这么猛?”
郭岳只是略微一思考,就能想到其中的凶险,主帅大帐被突袭,士兵定然混乱,难以重新组织人手反击,一个不好就是人死兵散的下场,郭英身为宿卫,能护住朱元璋就是大功一件了,更别提组织反击和阵斩敌将这等功劳了。
“二爷可不老,二爷作战勇猛,一手家传的双刀更是鲜有敌手。”
“这么说如果陛下有什么任务,那第一选择肯定是我爹?”
“那是肯定的,咱淮西人谁不知道陛下最信任二爷阿。”
“回家准备准备,过几天我去一趟浙江。”
“阿?”
“阿什么阿,赶紧回家。”
……
“不行,我不同意!你这孩子,好端端的去什么浙江,外面兵荒马乱的。”中堂上,马氏刚一听到郭岳要去浙江就开口表示反对,他看着郭老爷子,希望老爷子能向着她。“父亲,这次可不能由着岳哥儿胡来,外面可不太平,一些早年作乱的乱军还没被剿干净呢。”
“你娘说的没错,外面确实乱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