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泽山,你有没有觉得那马车有点眼熟?”
“这我怎么认得出来,我倒是觉得这马夫眼熟,只不过看不大清。”
“你也觉得眼熟?我刚就看他眼熟,只不过我没看真切。”
会看热闹的可不止郭岳四人,从郭岳上来后不久,这茶楼的二楼就陆陆续续上来了不少人,这些人大都带着随从。
随着人数越来越多,一些老百姓被后来的随从给请了下去,只不过负责请人下去的没招惹到郭岳,这帮人只是看了郭岳一眼后就没再招惹了。
想象中的装比打脸的场面没能出现,郭岳还是有些失望的,郭岳还以为对方上来后会大喊一声,都滚下去,这里被我家公子包场了!
这也证明了这帮随从眼力劲都不差,不像影视剧里那种特别无脑的下人,郭岳发现,不管是郭家的下人还是刚才的护卫,见识都不浅,且特别会察言观色,他一定是通过了郭岳身上的衣服材料或者身边两个护卫知道了什么,所以才没过来打扰。
二楼靠窗的位置一共就三处,郭岳占了一处,另外两处被四伙人给占满了,说话的是中间两个青年,看起来二十出出头,两人不是一块上来的,只是凑巧遇到,但又互相认识。
郭岳从二楼朝前放眼望去,街道对面的商铺二楼窗边此刻也站了不少看热闹的人。
“那你先说说看,你是哪里看到的这马夫?”
被叫做泽山的青年想了想,带着些不确定的口吻说道。“好像是去年年底,我父亲受邀,带我去胡相府中参加宴席,负责安排车马的仆从就是此人,只不过过去了一段时间,我有些不大确定。”
另一青年听罢,猛的拍了下窗沿。“那就对了!我也是在胡相府中见过的这马车!对上了!”
“这么说,那倒地的不会是胡相府上的公子吧?”
“八九不离十,想来就算不是胡府的公子,其身份也差不到哪去。”
二人说话的声音不小,也没想着避着别人,毕竟又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所以郭岳听得真切。
郭岳认祖归宗后已经过了半年了,所以通过家人也对朝堂上的事情和一些大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
比如隔壁两个青年说的胡相,就是大名鼎鼎的胡惟庸,郭岳前世一直以为宰相这等大人物肯定有爵位在身呢。
后来才从郭英的口中得知,胡惟庸虽然是宰相,也跟了朱元璋二十多年,但此时并没有爵位,洪武三年朱元璋大肆封赏的时候胡惟庸官任中书省参知政事,远没有现在这等权势。
其实胡惟庸真正掌权之时是洪武六年汪广洋被贬广东,他担任右丞相的时候,不过这个时候他还没有膨胀,而是处处小心谨慎,那个时候朱元璋还是挺喜欢他的,只不过洪武八年的一件事之后,他就越来越膨胀了。
“岳哥儿,该回去吃饭了,不然三爷要派人去河边寻你了,寻不到你怕是要着急了。”
“哦对,你不说我都忘了,福叔还在河边等我回去接着钓鱼呢,这热闹看的。”经过护卫的提醒,郭岳这才想起自己是出来钓鱼的,随后又想起了阿福还在河边看着自己的渔具。
“这样,你去跟福叔说一声,让他把东西收了,然后你再折回来把这事给看完,看完后记得回来告诉我,我带阿敬先回去吃饭。”
因为郭岳听了隔壁的话,认为朝第一大案,足足影响了洪武朝之后一二十年,这等大事他必须要了如指掌,知晓前因后果,然后帮助郭家尽最大的可能绕过去这些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