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号,新科状元魏启代表全体进士,撰写谢恩表,呈递给皇帝,感谢皇恩浩荡。
四月三号,所有人去到北京国子监谒先师孔子庙,之后会在国子监内举行“题名立碑”仪式,将本届所有进士的姓名、籍贯刻在石碑上,以垂永久。
颁发奖励,朝廷赐予全套符合其品级的官服、冠带、笏板等,官服精美,量身制作,果然是皇家出品,不用自己置办,这就能省下一笔银子了。
四月五号,冯帆他们去参加朝考,选出来进入翰林院的考生,王远他们三位就不用参加了,直接进入翰林院。
四月十号才会出朝考的结果。
考出来的优秀人才称为“庶吉士”,他们还不是直接在翰林院做官,要经过三年培养和考核,俗称散馆,优秀者才能留任翰林。
状元魏启是翰林院修撰从六品,主要负责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撰修典章史志等文书工作。
王远和高云恒则是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同为史官,负责文书编纂、记录、撰修等工作,是修撰的副手。
另一个主要的职责就是,帝师之责,能有机会成为皇帝和太子的老师,承担着教育重任,为皇帝讲授儒家经史,能在皇帝面前展示才学,是获得赏识的绝佳机会,担任太子的老师或侍从官,与未来的皇帝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
最大的优点就是距离皇上近,常伴皇帝左右,特别容易获得皇帝的赏识和提拔,晋升速度最快,伴君如伴虎,危险虽大机遇也大。
王远觉得翰林院的人就是高级人才储备干部,里面十年出一个未来的一方大佬,一定要抱好大腿。
剩下就没有王远什么事情了,就是等着冯帆考完试结果下来之后,他们坐船回家。
要是按照前朝的惯例,下发官职服装,被授予官职的那一刻起,根本来不及回家光宗耀祖见家人,现在就已经在翰林院上班了。
幸好景隆帝修改了这一项制度,允许他们这些新进士回家,每人保证有在家里面待上半个月的时间,这一段时间就可以回家大办宴席,顺便充足一下自己的荷包,反正都是那些大商人地主的礼金,只要不是特别大的金额数量,都能收下,也能满足他们这些新科进士的嘚瑟心情。
王远他就获得了三个月的假期,在家里面最多能待上一个月的时间,可能还不到一个月,也就二十几天。
趁着这五天的时间,王远和冯帆去京城各处看看房子的价位,买不起的话,那就先租上一年的房子。
楼店务应该是最早的国家房屋租赁部门,主要服务于低阶官员、进京赶考的学子、军队眷属等,可以以相对优惠的价格租到“公租房”。
就先到楼店务那个地方询问有没有便宜的房子,二进的院子买不起,最低的都要六百两银子。
王远这一次上京赶考带了四百七十两银子,有之前纨绔王公子等人补偿给王远的一百二十两银子,和考上举人时候送礼的二百两银子,还有三年租赁商铺的钱。
王大山给了一百两银子,他将家里面所有压箱底的银钱都交给王远了,大力支持他上京赶考。
还有村长村民外祖父他们也给了一点,加起来有五十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