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沐呼出一口气:“终于到达京城,可真不容易。”
“是呀,终于进来了。”
现在临近过年,京城里面更是热闹,处处张灯结彩,挂着大红灯笼,叫卖声音一声接着一声,街上人挨着人走。
还好,京城的交通秩序维持的不错,中间留出地方给马车走,没有时间闲逛,他们直接去往京城东南方向的临东府会馆。
王远发现,在街上行走的人中,女子竟然有很多,都光明正大的露出脸,还有大户人家的小姐,穿着衣服丝绸华丽,身后跟着两三个丫鬟,但都没头戴帷帽,也是能露出脸面。
不像临安县,女子上街行走的比较少,大丫她们几个出门买卖东西更是凤毛麟角。
说明京城的风气比较开放,这是个好事情,以后传到县城里面就更好了,思想开放自由,经济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
还看见好几处繁华的书铺,他将地址暗暗记在心里面,这都是他以后要经常光顾的地方,不仅要花钱还要在里面挣银子。
人多,马车走的就慢,还时不时给其他通行的马车绕道,走了快一个才到会馆。
会馆一般由地方官绅与商人出资修建,专门为同乡举子、官员提供便利,功能类似“地方驻京办事处+招待所”。
举人居馆时,只需支付少量费用就可以居住,有时上京考试人少的话,就能自己住一个房间,还能与同乡举子交流学问、互通信息,甚至得到同乡官员的指导。
他们到达目的的时候,太阳西落,天色变得昏暗,看不见清楚人脸,空气变得更加冷冽,冻得人瑟瑟发抖。
他们临东府虽然比不上南方经发达,但是在北方是排名前三的省城,经济那是相当可以,出了不少的官员,尤其是明清书院送出去的官员更多。
临东府会馆是一个四进的大跨院,房间数有一百个左右,还有乡贤祠主要是祭祀去世的本地名人。
将带过来的举人功名交给管家一看,是真实的身份,这一般不会有人造假。
会馆现在才住了二十人左右,房间剩余特别多,他们三个举人一人免费能有一个房间,又花一两银子要了一个大一点的房间,给他们几个跟着人的住。
住宿不要钱,但是吃饭得花钱,一个月一两银子,一般都会住到三月初会试放榜,顺利的话,能接着住下去住到四月底殿试结束,不顺利的话,就三月初提前走呗。
现在十一月底,为了讨个好彩头,他们都会交五个月的银子,王远则是交了十两银子。
交完钱,厨房送过来热乎的饭,王远肚子饿的咕噜噜的响,才吃了一口,就忍不住想要流泪,终于能吃到正常的饭菜了,天天在船上吃那三样饭菜,早就吃腻歪了,他这一年是再也不想吃鱼了。
将行李搬下来,房间收拾好,点上火炉,烧柴火也需要花钱,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王远疲惫躺在床上,累了一个月的身体,沾上枕头就睡着了,这一晚就没去空间里面学习。
在京城熟悉几天之后,王远冯帆周沐三人才发书信告诉高云恒,何朝奉他们,已经来到了京城。
就在本地人何朝奉家里面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