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的两进宅子年久不住人,杂草横生,屋顶上面经常漏水,不过他已经找人收拾打扫好了,地面也全部都重新修整了一遍。
过完年之后,王远就要住到里面学习去了。
张氏给他收拾衣服行李,忙忙碌碌的在房间里面来回走动。
王远在正屋劝说他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你就和我一起住去吧,我那个宅子那么大?你们不去住,怪冷清的,都没有家的味道,一点也不热闹,我吃也吃不好,穿也穿不好。”
陈氏瞪了王远一眼,“胡说,你娘跟着你去,还怕你吃不好穿不好吗?我身子骨老了,不想动弹,还是在王家村待着好,都熟悉,乡里乡亲的都认识。”
王远劝说好几次,奶奶都不同意,只能就此作罢。
其实他知道,不去的最大一个原因是他不是大房的人,老一辈的都兴由大房伺候老人,要是让其他房的人伺候,会被外面的人说的。
过完大年十五,吃完汤圆。
王远和张氏三丫挪到县城的宅子,做了一个牌匾,王远亲自构思下笔,写着风采飘逸的两个字“王家”。
王进和王方散学之后不用住在铺子后院,直接住在这里,有属于他们的房间。
王大山他们偶然几次也会住在这里。
王全已经考上童生,但是院试落榜,王远让他住在自己这里,这两年的时间他可以辅导王全。
等到一月份的时候,王远才收到何超奉的书信,上面写着他在老家祖籍地也考上了举人,排名中等位置,他深知自己的才学不够,也是等到四年之后再考进士。
王远将这封书信留存,可真慢呀,从临山县写信抵达京城,送到何朝奉手上,路上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他记得临东府到京城才一个月的时间。
渐渐地适应了县城的生活。
清晨,外面会准时准点传来熟悉的叫卖声音:“卖馄饨喽,卖馄饨喽。”
接着,等卖馄饨的走了,又有:“豆腐脑,卖豆腐脑喽。”
王远都买过,味道挺不错,有时候他们几个人的早饭也会经常吃外面卖的东西。
每天除学习之外,下午则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辅导王全的功课。
晚上,等着王方和王进散学之后,则给他们两个人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辅导作业。
家里面有个举人哥哥亲自辅导功课,两人的学业进步飞速,王方在学堂经常不经意间的提起王远的名字,顺便再八卦一下王远的日常生活。
“我哥他每天都练武......”
“我哥他的箭术更加厉害,每次都能射中靶子。”
“我哥不仅才学好,他的拳脚更是厉害,可惜你们看不见啊,哎。”
王方仰天抬头,学着小秦秀才的模样,双手背在后面,大人般的深深“叹”了一声,脸上满是替他们感到遗憾的表情,其实心里面暗爽,爽翻了。
旁边还有个王进做捧哏,大力的点头捧场,郑重地点头:“对,没错,我亲哥就是这么厉害,他四哥没说错。”
惹得学堂里面的其他学生纷纷羡慕嫉妒,他们也好想要有个举人哥哥,一些刚进来的学生,才六七岁,更是哇哇的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