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书院生活(2 / 2)

王远停下笔,转动酸疼的手腕,这一个小时可真是头脑风暴模式,高速传动,脑细胞不知道死了多少个。

何朝奉还没放下笔,低着头在写东西,嘴里念叨着:“王远,你记下来了吗?刚才明夫子说的亲夫谋杀案,用的第三条律法是什么?”

王远智商提高十个点,记忆力变强不少,对一些小细节也能有印象,不用看笔记,稍微回忆就能想起来。

何朝奉听到王远的回答,立马记在纸张上面,才停笔,跟着王远一起靠在后面的桌子上,转动手腕。

王远已经在书院上课十天,熟悉书院的一部分事项,学生最多只能在学院待第五年,第五年的时候就结课,之后就不能在书院学习。

学习的知识则是两年重复一次,因此学生前两年则必须在书院宿舍住,后面两年管的宽松一点,愿意住就住,不愿意就不住,学习也是这样,比较看个人想法,想学的就在书院呆着。

书院一直稳定在四百名学子,每两年招生一次,只有前前一批的学子走完,书院才能重新招生。

今年书院招生,明年书院则不能招生,只能等到后一年。

冯帆虽然早来一年,但和王远属于同一批学子,不同的是王远是考进来的,学费一年十两银子,冯帆和周沐则是花大价钱买进来的名额。

价格都不一样,有的人一年几十两银子,有的人则是几千两银子。

王远听冯帆说的时候,大吃一惊,几千两银子,那岂不是五年加起来达到了五万银子。

他要和这些有钱人拼了,简直是不拿钱当钱看。

还有一些名额,则是先生举荐进来的,不用考试,束修照样十两银子,这样的人大概在30人左右,虽然这些人少,但是都是属于顶级权贵之后或书院先生的亲属,背后的势力不小。

除去考试的100人,那些花钱买进来的人也快有70人左右,因此隐隐约约形成三派,考学派,举荐派,捐资派。

每一派的人都有点看不起其他派别的人。

王远听到冯帆说的时候,感到无语,难道学习还不够累吗?还不够费脑子的吗?精力都太旺盛,无处发泄。

不禁扶额无奈,果然人到哪里都能有争端,形成派别,王远不想掺和那些事情,他只想稳稳当当在明清书院待上四年就毕业。

每天的生活极其规律,王远每天六点起床,在外面的空地上打上一套拳,之后再去吃饭,早上八点上课,12点下课,中午吃饭歇息两小时,下午两点才上学,五点散学。

晚上的时候则是看个人安排,允许点灯学习,但是十点之前则必须熄灯睡觉,不能打扰其他想要睡觉的学子。

书院里面有藏书馆,有一些先生个人的才学总结,还有一些课外读物,农学药学等技术类的书籍,这都是空间里面没有的东西,需要花点数买。

一本这么贵,需要花上三年的点数才能买到,他免费借多好,就不用买了。

王远晚上的时间,则是读这些书籍以及整理上课的内容,这就相当于晚自习的时间。

躺在床上,王远则在空间里面学习新的知识。

王远过完这十天才觉得,这书院生活简直和高中生活没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