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祭筹备的紧张氛围
稷下学宫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大祭。整个学宫都沉浸在一种庄重而紧张的气氛之中。
学宫的弟子们都忙碌起来,他们有的在打扫祭祀场地,将地面清扫得一尘不染;有的在整理祭祀用品,那些古老的礼器被擦拭得闪闪发光;还有的在布置祭祀的神像,神情虔诚而专注。
祭祀场地位于学宫的中心,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的四周矗立着高大的石柱,石柱上刻满了儒家的经典教义。广场的中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祭坛,祭坛上燃烧着熊熊的火焰,火焰照亮了整个广场。
祭酒也在忙碌着,他是大祭的主持者,责任重大。他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个环节,确保大祭能够顺利进行。他的脸上带着严肃的神情,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守礼派的弟子们表面上也在积极参与筹备工作,但他们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不寻常的意味。他们在等待着“大祭”这个绝佳的机会,准备实施他们陷害林夙的新计划。
而林夙则在一旁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他知道,“大祭”不仅是一场祭祀仪式,更是一场理念的较量。他决定在这个重要的场合,直面祭酒,完成他与祭酒之间的理念之辩。
第二节 林夙的内心抉择
林夙回到自己的住处,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在“大祭”中直面祭酒进行理念之辩,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决定。
一方面,他深知祭酒在学宫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祭酒对儒家真理有着深刻的追求,但同时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与祭酒进行理念之辩,可能会激怒他,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另一方面,林夙坚信自己的理念是正确的。他认为,学宫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追求真理,而不是一味地遵循传统。他希望通过这次辩论,能够让祭酒和学宫的弟子们认识到这一点。
他想起了之前与祭酒的那次对话,祭酒虽然默然,但并没有完全认同他的观点。他知道,这次“大祭”是他最后的机会。
他开始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辩论策略。他回忆起自己在学宫中所学的儒家经典,以及自己对真理的理解。他决定从儒家的核心教义出发,结合自己的逻辑思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他还想到了守礼派的阴谋。他知道,在“大祭”中,守礼派一定会想尽办法陷害他。他必须保持警惕,既要应对守礼派的阴谋,又要完成与祭酒的理念之辩。
第三节 与盟友的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