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工作岗位的苏晚晴,表面上恢复了省报首席记者的干练与专注,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深处有什么东西已经悄然改变。那份被强行压抑的情感,如同遇水的藤蔓,疯狂滋长,缠绕着她的理智。
她开始有意识地搜集一切关于路远的信息。不仅仅是他在罗山推行的新政、在省委的发言,更包括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她反复观看有路远出席的新闻视频,敏锐地捕捉到他与妻子林静同框时的画面——那是一种过于完美的疏离,两人之间仿佛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礼貌,却缺乏夫妻间应有的温度和气场交融。林静的眼神,在看向路远时,平静得近乎审视,而非眷恋。一些资深政经记者圈内偶尔流传的、关于路远家庭“名存实亡”的模糊传闻,此刻也似乎有了佐证。
这个发现让苏晚晴的心跳漏了一拍。是了,以路远那样一个充满魅力且身处高位的男人,若家庭和睦,怎会传出这样的风声?而林静那种近乎“合作伙伴”般的姿态,也绝非正常妻子应有的状态。她不敢确定具体原因,但直觉告诉她,路远的婚姻,绝非外表看起来那般稳固。这个认知,像是一点星火,落在了她本已躁动不安的心原上。
就在这时,她通过渠道得知,路远将亲自带队,前往长三角地区进行为期数天的考察学习,重点考察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
一个大胆的、近乎疯狂的念头在她心中成型。
她立刻以“追踪报道长三角产业升级”为由,向上级申请了同期前往长三角进行专题采访的选题,并迅速获得了批准。她精心挑选了采访路线,其核心区域,与路远考察团的行程高度重叠。
一周后,长三角某核心城市,一家知名的五星级酒店。
路远带领的罗山市考察团刚刚办理完入住手续。就在他拿着房卡,走向电梯时,一个带着些许惊讶的悦耳声音在身后响起:
“路书记?这么巧?”
路远回头,只见苏晚晴穿着一身利落的职业装,拖着一个小型行李箱,正站在不远处,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意外笑容。
“苏记者?”路远确实有些意外,“你也在这里出差?”
“是啊,我们报社有个关于长三角产业升级的专题采访,没想到和路书记你们住同一家酒店。”苏晚晴的笑容自然,仿佛这真的只是一次纯粹的巧合。
路远目光微动,点了点头:“确实很巧。”他并未多想,只当是省报记者活动范围广,偶遇并不稀奇。
然而,巧合似乎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