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途:青云志 > 第14章 情感的迷局

第14章 情感的迷局(1 / 2)

路远腿上的伤口在苏晓棠的精心护理和林静…偶尔的探望下,渐渐愈合。

但清溪镇发展的瓶颈,却像一道更深的伤口,横亘在他的心头。

教育重建初见成效,茶厂改制艰难破局,但“行路难”依然是制约清溪镇发展的最大桎梏。

那条连接县城、在洪水中多次中断、坑洼不平的“生命线”,是全镇三万百姓心中最大的痛。

“路书记,县里今年的‘村村通’硬化路指标下来了。”

交通站长拿着文件,脸上没有喜色,

“咱们镇只分到15公里,还是最末等的标准!这点里程,连修通镇中心到龙王庙村都不够!更别说辐射其他村了!”

路远看着墙上那幅被红蓝铅笔标注得密密麻麻的交通图。

清溪镇地形复杂,村落分散在山峦沟壑之间。

现有的主路(那条破县道)是三十年前修的,早已不堪重负。

村村之间多是泥结石路或干脆是羊肠小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农产品运不出去,物资运不进来,孩子们上学翻山越岭险象环生。

“靠这点指标,修修补补,永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路远一拳砸在地图上,

“必须争取县道升级改造项目!或者,我们自己规划一条新的、能覆盖更多村庄的环镇公路!”

“谈何容易啊!”

交通站长苦笑,

“县道升级是省管项目,咱们连申报资格都勉强!至于新规划…资金、技术、审批,哪一关都是天堑!而且…”

他压低声音,

“我听说,县交通局新上任的孙局长,是赵县长的人…”

路远眼神一凝。

又是赵东升!

看来,交通这个命脉领域,对方也早已布下棋子。

就在路远为交通困局苦思冥想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主动敲开了他办公室的门——老徐。

“路书记,”

老徐依旧穿着他那身洗得发白的工作服,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修路的事,我…我有点想法。”

路远眼睛一亮:“老徐,快坐!说说看!”

老徐没有坐,而是走到地图前,粗糙的手指沿着清溪河上游一条不起眼的支流划过,

“这条路,叫野马涧。我年轻当兵时,部队拉练走过。山势虽然险,但河谷相对平缓,岩石基础好!比现在走的老鹰嘴(现有县道经过的最险峻路段)强百倍!要是能沿着野马涧河谷,打通一条新路,连接北边的几个村,再汇入县道,不仅能避开老鹰嘴这个地质灾害点,还能把黑石峪、柳树洼这些最偏最穷的村都带起来!路程虽然绕远十几公里,但长远看,安全、带动面广!”

路远仔细看着老徐指出的路线,越看越激动!

野马涧!

这个方案跳出了在原有破路上修修补补的思维,另辟蹊径,虽然工程难度大,但一旦打通,就是清溪镇的交通大动脉!

更重要的是,这条路线避开了老鹰嘴——那个赵东升小舅子开了采石场、靠超载货车压垮了路基又靠修路工程发财的地方!

“老徐!好眼光!”

路远用力拍着老徐的肩膀,

“这个方案,价值千金!”

路远立刻组织技术力量,对“野马涧环线”方案进行初步勘测和可行性研究。

结果令人振奋:地质条件可行,技术难度可控,社会效益巨大!

他带着详尽的方案和热切的期望,直奔县交通局。

然而,在县交通局那栋气派的新大楼里,路远遭遇了冰冷的闭门羹。

新任局长孙正业,一个四十出头、油头粉面、说话拿腔拿调的男人,正是赵东升的心腹。

“路书记啊,坐,坐!”

孙正业热情地让座,但眼神里透着敷衍,

“野马涧方案?嗯…想法很大胆嘛!不过…”

他拖长了腔调,慢悠悠地翻着路远带来的材料,

“这投资太大了!初步估算就得上亿!县里财政什么情况,你清楚啊!现在保民生、保运转都困难,哪有钱搞这么大工程?”

“孙局长,”

路远据理力争,

“这条路是清溪镇发展的生命线!修通了,农产品能运出去,旅游能搞起来,教育医疗资源能下沉!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而且我们可以分段实施,先打通最关键的几段…”

“分段?”

孙正业皮笑肉不笑地打断,

“路书记,修路不是小孩子搭积木!规划、立项、环评、土地、资金…哪一步不是系统工程?你们镇有这技术力量吗?有这管理能力吗?别到时候路没修好,弄出一堆烂摊子!”

他话锋一转,

“县里今年的重点,是确保现有道路畅通!尤其是你们清溪镇那段县道,年年修年年坏,群众意见很大!县里已经决定,由我们交通局直属的工程队,对那段路进行彻底翻修!这才是解决眼前问题的务实之举!”

路远的心沉了下去。

孙正业口中的“彻底翻修”,不过是把老鹰嘴那段路再铺层沥青,治标不治本,而且工程必然落到赵东升小舅子的采石场关联公司手里!

他们这是要堵死清溪镇另起炉灶的路!

“孙局长的意思是,清溪镇只能修修补补,不能有自己的长远规划?”

路远的声音冷了下来。

“哎,路书记,话不能这么说嘛!”

孙正业打着哈哈,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你们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好,把基础打牢,以后再谈大规划嘛!野马涧方案…先放放,放放。”

他不由分说地将方案塞回路远手中,端起了茶杯。

回到清溪镇,路远召集班子成员和主要部门开会通报情况。

会议室里一片愁云惨雾。

孙正业的态度,几乎堵死了“野马涧环线”的出路。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们又把钱扔进老鹰嘴那个无底洞?”

苏晓棠忍不住开口,她刚从村小回来,鞋上还沾着泥,

“孩子们上学走那段路,太危险了!”

“要不…我们绕过县里,直接向市里、省里汇报?”

有人提议。

“越级上报是大忌!而且没有县里的初审意见,上面根本不会受理!”

马有才摇头。

“难道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众人看向路远。

路远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孙正业那副官僚嘴脸和老徐指着地图时发亮的眼睛,在他脑海中交替出现。

突然,一个大胆甚至有些“出格”的念头冒了出来。

“谁说没有办法?”

路远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

“县里卡的是规划审批权和技术能力。那我们就不走寻常路!我们不申请修‘县道’,我们修‘乡道’!我们自己规划,自己筹资,自己管理!”

“乡道?那标准和资金…”

“标准我们自己定,量力而行,先打通毛路,再逐步硬化!资金…”

路远目光灼灼,

“茶厂的利润,镇财政挤出来的钱,发动群众集资投劳,再向社会募集一部分!至于技术力量…”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投向窗外正在院子里默默修整花圃的老徐,

“我们请‘顾问’!”

几天后,一份盖着清溪镇政府大印的红头文件下发,

《关于成立清溪镇野马涧环线道路工程指挥部的通知》。

指挥长:路远。

而副指挥长兼“首席技术顾问”一栏,赫然写着:徐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