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修剪’……是‘例行’的……】
【……是不是说……它有……‘时间表’?有……‘流程’?】
【……我们能不能……算准它来的时间……提前……‘躲起来’?或者……想办法让它……‘跳过’我们这一块?】
张禳的想法虽然天真,却指出了一个关键方向——“修剪者”作为底层维护机制,其行为很可能是有规律、可预测的!
复合意识体立刻开始与建木灵光深度交互,试图获取更多关于“修剪者”运作模式的信息。
灵光传递出的信息显示:“修剪者”的“例行维护”周期极其漫长,但其启动并非完全随机,通常会遵循宇宙熵增的某些宏观指标,并在行动前会对目标区域进行阶段性扫描和威胁评估。其“修剪”过程也并非一击必杀,而是像园丁修剪枝叶一样,有一个渐进和选择的过程,优先清除“癌变”最严重、最不稳定的部分。
【……下一次‘修剪’……对此区域的……评估扫描……即将开始……】灵光传递出紧迫的警告,【……扫描之后……便是……实质性的……清除……】
时间紧迫!必须在“修剪者”的评估扫描开始前,找到隐匿或降低自身威胁评级的方法!
复合意识体、星火网络、建木灵光,以及远端的李媛团队,思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同步运转。
一个极其冒险的方案被迅速提出并完善:
藏叶于林!
他们要做的,不是对抗“修剪者”,也不是完全隐藏(那在底层扫描面前几乎不可能),而是……伪装成这片“万界伤痕”中,一个相对“稳定”且“无害”的组成部分!
具体方案如下:
1. 接受传承,但进行“封装”。 复合意识体接受建木灵光的核心记录,但不立刻融合,而是利用布帛地图和星火网络的结构,将其加密封装成一个独立的、看似“休眠”或“死寂”的信息包,伪装成附着在断裂根系上的、无数世界碎片中的一个普通“历史化石”。
2. 分散网络,降低聚合度。 将高度整合的“悖论之舟”重新分解,让星火网络回归之前那种相对分散的、节点间连接微弱的状态,降低其作为“异常信息聚合体”的显着特征。
3. 利用环境,模拟“伤痕”。 主动引导网络节点,模拟出与周围那些死寂世界碎片相似的信息熵和能量辐射特征,融入这片悲伤的背景噪音中。
4. 关键一步:利用“钥匙”信标。 那枚作为钥匙的古秦半两钱上,还附着着“回收程序”的信标。可以尝试在扫描期间,极其短暂、微弱地激活信标,将其作为一个诱饵,将扫描的部分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相对“次要”的威胁上,从而掩盖核心传承的存在。
这是一个刀尖上的舞蹈,任何一个细节出错,都会导致万劫不复。
【……开始执行……】符合意识体做出了决断。
建木灵光似乎发出了一声如释重负的叹息,随即,那团温润的液态光雾,开始缓缓流向“悖论之舟”的核心。
星火网络开始有序地分解、伪装。
布帛地图的光芒内敛,将其接收到的庞大记录进行压缩和加密。
张禳的残响则开始疯狂计算,寻找网络分散伪装的最佳能量分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