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南昌的小精怪二(2 / 2)

讲到激动处,瓦罐爷爷的罐口汤雾突然变成了绳金塔的样子,塔尖还泛着金光,围着的小朋友们都看呆了,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伸手去摸汤雾塔,结果手刚碰到,汤雾就散了,变成了一小滴露水,落在她的手背上,凉丝丝的。小姑娘惊喜地叫起来:“这塔会变露水!太神奇了!” 瓦罐爷爷得意地 “笃笃” 响,罐口纹饰亮得像颗小太阳,又重新变出汤雾塔,这次还在塔下加了几个迷你瓦罐仙,像在重现当年熬汤的场景。

滕王婆婆则带着滕王蝶们在 “故事角” 旁边的白纸上画诗句,小蝶蝶虽然触角还有点疼,却坚持要画 “落霞与孤鹜齐飞” 的 “霞” 字。它扇动翅膀,翅尖金粉落在纸上,可刚画到 “霞” 字的下半部分,就因为力气不够,金粉断了线,“霞” 字变成了 “雨” 字加个 “又” 字,像个错别字。旁边的成年滕王蝶赶紧过来帮忙,补好了 “霞” 字,小蝶蝶不好意思地用翅尖碰了碰白纸,像在道歉。

有个穿长衫的老先生看得有趣,拿出自己的毛笔,在纸上题了首诗:“瓦罐吐雾说古事,彩蝶挥粉绘新诗,南昌城里寻童趣,最是茶馆烟火时。” 题完诗,他还把小蝶蝶放在笔尖上,让它在诗的旁边印了个迷你蝶印,像个精致的小印章。游客们都围过来看,有的还拿出纸笔,跟着滕王蝶学画诗句,院子里满是 “簌簌” 的翅声和 “沙沙” 的写字声,像首安静又热闹的歌。

中午的时候,太阳升到了头顶,茶馆里的人越来越多,唐笙和王阿婆忙得脚不沾地,孙悟空也终于熟练了 “跑堂” 的活,虽然偶尔还是会打翻碗,但比早上好多了。这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 “笃笃” 的罐响 —— 是之前在落霞亭帮忙清理蛀虫的几位游客,他们特意带着自己做的南昌炒粉和白糖糕来道谢,为首的是个络腮胡汉子,手里提着个竹篮,篮子里装着满满当当的美食。

“唐师傅,孙大圣,多谢你们昨天帮我们清理蛀虫,不然滕王阁的木雕就危险了!” 络腮胡汉子把竹篮递给王阿婆,“这是我们自己做的炒粉和白糖糕,你们尝尝,算我们的一点心意!” 孙悟空一听有炒粉,眼睛都亮了,抢过竹篮就往桌子上倒,红亮亮的炒粉、甜糯的白糖糕摆了一桌,引得大家都围过来尝。

孙悟空拿起筷子,夹了一大口炒粉往嘴里塞,吃得满嘴是油,连嘴角的绒毛都沾了粉,他还不忘给小罐罐递了一块白糖糕,小罐罐用罐口碰了碰白糖糕,觉得太甜,又推了回去,像在说 “俺不爱吃甜的”。孙悟空也不介意,自己把白糖糕塞进嘴里,吃得津津有味,结果吃得太急,噎得直打嗝,小蝶蝶赶紧飞过来,用翅尖拍了拍他的后背,又给他递了杯茶水,孙悟空喝完茶水,才顺过气来,对着小蝶蝶连连道谢:“还是你贴心!比哪吒那小子强多了!” 哪吒正好端着汤过来,听到这话,白了他一眼:“你吃这么急,噎着也是活该!” 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下午的时候,唐笙推出的 “找瓦罐仙” 游戏成了茶馆的 “爆款”。她把小罐罐和五只年轻的瓦罐仙藏在院子的各个角落 —— 有的藏在灯笼后面,有的藏在茶具柜里,还有的藏在灶台边的柴火堆里,游客们三五成群地找,找到一只就能获得一碗瓦罐汤,找到小罐罐还能额外获得一块王阿婆做的灯芯糕。

有个一家三口找得最认真,小男孩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在院子里到处看,突然看到柴火堆里有个陶土罐的影子,他赶紧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扒开柴火,果然找到一只年轻的瓦罐仙。瓦罐仙故意用罐底碰了碰他的手,吓得他 “呀” 地叫了一声,然后又笑了起来,抱着瓦罐仙跑去找唐笙要汤。唐笙给了他一碗鸡蛋汤,小男孩还特意给瓦罐仙留了一口,瓦罐仙 “笃笃” 响得飞快,像在说 “好喝”。

孙悟空也想玩游戏,他闭着眼睛,让二郎神把他的眼睛蒙住,然后在院子里摸来摸去。“俺老孙肯定能第一个找到小罐罐!” 他一边摸一边喊,结果手刚碰到一个圆滚滚的东西,就兴奋地喊:“找到啦!找到啦!” 可睁开眼睛一看,手里抱的竟是王阿婆晒在院子里的一袋笋干,笋干袋上还沾着几片叶子,像个 “毛茸茸的小瓦罐”。

王阿婆赶紧跑过来,笑着说:“孙大圣,这是俺晒的笋干,不是瓦罐仙!你要是想吃,俺晚上给你煮笋干腊肉汤!” 孙悟空不好意思地把笋干放下,挠了挠头:“俺老孙看着它圆滚滚的,还以为是小瓦罐呢!” 旁边的游客笑得直拍手,有个小姑娘还把自己找到的瓦罐仙递给他:“大圣爷爷,我把我的小瓦罐借你玩一会儿吧!” 孙悟空高兴地接过瓦罐仙,像抱着个宝贝,小心翼翼地在院子里转,生怕把它摔了。

傍晚的时候,夕阳把茶馆的院子染成了橙红色,游客们渐渐散去,王阿婆开始收拾桌子,瓦罐仙们趴在桌子上,罐口朝下倒着水汽,像在 “晒罐”;滕王蝶们则落在灯笼上,翅膀慢慢合拢,像在休息。这时,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 —— 是之前在落霞亭画孙悟空熬汤的老先生,他手里拿着一幅装裱好的画,画纸上的孙悟空蹲在灶台前,脸上沾着灰,手里举着大陶罐,旁边的小瓦罐歪着头看他,滕王蝶们在他头顶飞,画的右上角还题了首诗:“猴仙熬汤乐,瓦罐蝶舞忙,南昌烟火气,最是暖人心。”

“唐师傅,这画送给你们,留个纪念!” 老先生把画递给唐笙,“昨天看孙大圣熬汤的样子太有趣了,就画了下来,希望你们喜欢!” 唐笙赶紧接过画,小心地挂在茶馆的墙上,瓦罐爷爷和滕王婆婆都凑过去看,瓦罐爷爷的罐口飘出迷你汤雾,落在画上,像给画镀了层暖光;滕王蝶们则在画旁边飞,翅尖金粉落在画上,像给画镶了层金边。

夜幕降临,茶馆里的灯笼亮得更暖了,王阿婆给唐笙一行人装了满满一篮瓦罐汤和糕点,有刚熬好的肉饼汤,有甜糯的白糖糕,还有裹着芝麻的麻片。“以后你们再来南昌,一定要来茶馆坐坐!俺给你们熬最鲜的瓦罐汤!” 王阿婆拉着唐笙的手,舍不得放手。

瓦罐爷爷和滕王婆婆也送了他们礼物 —— 瓦罐仙们用陶土碎片做的 “绳金塔挂坠”,挂坠上刻着迷你绳金塔,戴在身上能闻到淡淡的汤香;滕王蝶们用翅尖金粉做的 “金粉书签”,夹在书里能映出茶馆的夜景,夜景里还有小瓦罐和滕王蝶的影子。

孙悟空抱着瓦罐汤,边走边喝,汤洒了他一胸口,他也不在意,还不忘回头对小罐罐和小蝶蝶喊:“下次俺老孙还来熬汤!还要玩‘找瓦罐仙’的游戏!” 小罐罐和小蝶蝶赶紧追出来,小罐罐用罐底敲了敲地面,“笃笃” 的声音像在说 “一言为定”;小蝶蝶则扇动翅膀,洒下一片金粉,落在孙悟空的肩膀上,像给了他一个 “金色拥抱”。

画舫驶离赣江时,唐笙回头望去,“吃瓜茶馆” 的灯笼在夜色中泛着暖光,瓦罐仙们和滕王蝶们在码头挥手,王阿婆的身影还站在茶馆门口,像个温暖的剪影。孙悟空躺在船板上,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打饱嗝:“南昌的瓦罐汤最好喝,茶馆最好玩!下次俺老孙还要来!” 哪吒白了他一眼:“先把你嘴角的糕点渣擦干净再说吧!” 引得大家都笑了,笑声混着瓦罐汤的鲜香,飘在赣江的夜色里,像颗暖乎乎的糖,永远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