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辽西烟火锦州(2 / 2)

吃瓜茶馆

分馆! 老烤的炉盖

掉在地上,露出里面燃烧的炭火:真的?我要当主厨!每天烤三百串腰子招待客人! 小蓝蹦到桌腿上,虾须缠成个蝴蝶结,尾部还喷出个小水花:我来负责海鲜!保证每天都是刚捞的渤海大虾,每只都带珍珠! 古塔灵笑着从袖中取出块金砖,砖面上刻着细密的花纹:用这个做门槛吧,能挡住风沙,还能给客人蹭鞋上的泥。

说干就干,老烤喷出七色彩火,将三十块古塔砖烧得通红,每块砖上都浮现出不同的烧烤图案。小蓝用虾须把砖摆成八卦阵,虾须上的银链闪着光,在地上画出淡蓝色的轨迹。二郎神的天眼正扫描地基,镜片上显示着各种数据:这里得埋些酸梅汤的老汤,能防蛀虫,还能让路过的人都闻到香味。

哪吒用火尖枪在墙上画出烤串图案,枪尖的火苗在砖上留下金色的痕迹。突然被老烤敲了下炉盖:不对不对!腰子得画成带油花的!你这画的像块石头,谁吃啊! 哪吒顿时不服气,举着枪反驳:我这是抽象派!懂不懂艺术! 两人立刻为烤串的画法争执起来,一个坚持要画五颗肉粒,说这样显得饱满;一个非说四颗才正宗,是老锦州的规矩。

唐笙和二郎神无奈地看着他们,只能动手调和。最后 proise ,墙上画了串四颗半肉粒的烤腰子,气得老烤往哪吒的枪套里塞了把辣椒粉,呛得哪吒打了好几个喷嚏。

茶馆封顶时,古塔灵亲自挂上牌匾,三个塔铃嵌在

字中间,风一吹就唱着锦州民谣,歌词里都是关于烤串的故事。老烤在院里支起十座烤炉,每座都刻着不同酱料配方,有的擅长烤海鲜,有的专精烤肉类,甚至还有座迷你烤炉,专门给精怪幼崽烤小串。

小蓝用虾壳拼了张海鲜池,池壁是用半透明的虾壳拼接而成,阳光照进来,能看到里面养着会发光的渤海对虾,每只虾的额头上都顶着颗小珍珠。唐笙发现墙角总堆着串烤鸡皮,焦黑焦黑的,一问才知是小蓝偷偷给哮天犬留的,每次都被老烤的火星烧成炭 —— 哮天犬却吃得津津有味,还总用尾巴拍小蓝的虾壳表示感谢。

开业前一天,精怪们还在做最后的准备。老烤在调试他的 自动翻转串机,用七根不同炭火的烤签组成,能根据食材自动调整角度;小蓝带着虾兵们往地砖缝里撒珍珠粉,说是能消毒,其实是想让客人走路时脚下发光,像踩在星星上;古塔灵则用塔铃收集了全城的笑声,铃声里混着海风、炭火和烤串的香气,准备在开业时播放。

开业当天,全城精怪都来道贺。卖豆腐皮的老太太(实为百年豆皮精)送来二十张薄如蝉翼的豆皮,每张都能透过看到对面的人,说要给茶馆做凉拌菜,还偷偷告诉唐笙:加点老烤的蒜蓉酱,好吃到能把舌头吞下去。

守城门的石狮子精扛来两坛老酒,酒坛上还沾着没擦净的狮子毛,瓮声瓮气地说:这是用我看守的井水泡的,喝了能抗冻,冬天吃烧烤也不怕冷。 连住在渤海口的老海龟都爬来送礼,背着半壳的烤生蚝,每只都嵌着颗小珍珠,爬过的路上留下串串湿痕,引得小蓝赶紧用虾须去擦。

老烤在厨房忙得团团转,炉口同时烤着五十串不同食材,签子自动排列成螺旋状,像个会旋转的烤串塔。小蓝!蒜蓉酱没了! 他大喊着喷出团火焰,小蓝立刻用螯钳夹起二十头大蒜,虾须飞速搅打成泥,还不忘往酱里撒把渤海海盐:按百年前的配方加了点海水,更鲜!上次老海龟吃了,连壳都亮了三分!

古塔灵坐在茶馆角落,正用塔铃播放百年前的叫卖声:烤豆皮 —— 两文钱一串 —— 声音苍老却带着暖意,引得几个老年精怪都抹起了眼泪。唐笙突然发现他的塔尖上沾着串烤鸡头,鸡头的嘴还微微张着。老者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塔纹都变得有些发红:昨晚路过夜市,忍不住尝了尝...... 老烤说这个得烤到嘴张开才算熟,我就多烤了会儿。 话音未落就被老烤的炉盖砸中,炉盖还带着火星子,在他的塔甲上留下个黑印。

说了多少次! 老烤的炉口冒着青烟,显然对自己的作品很在意,鸡头得烤到嘴张开才算熟!你那串烤得太焦,鸡眼睛都糊了! 古塔灵也不生气,只是用手指弹了弹塔尖上的烤鸡头,鸡头突然

一声,吐出颗完整的芝麻,引得周围的精怪都笑了起来。

【吃瓜系统提示:锦州 吃瓜茶馆 分馆开业大吉,精怪客流量突破三百,获得以下奖励 ——

老烤的 永不冷却炭火:可保持茶水恒温,还能在杯中烤出迷你烤串;

小蓝的 自动剥壳虾钳:能快速处理海鲜,剥出的虾肉还会自动摆成花形;

古塔灵的 故事塔铃:摇动可播放任意年代的锦州街景,还能让听众闻到对应年代的气味。

温馨提示:警惕老烤偷偷往茶水里加孜然,小蓝总爱用虾须给客人扎小辫,古塔灵会在客人茶杯里放微型塔铃,喝茶时会叮当作响。】

深夜收摊时,唐笙发现茶馆的砖墙在发光 —— 原是老烤偷偷往砖缝里灌了炭火,橘红色的光从砖缝里渗出来,像无数条发光的小蛇。小蓝用珍珠粉把光调成了暖黄色,还在墙角摆了几个用虾壳做的小灯笼,里面点着萤火虫。

古塔灵正用塔铃收集当天的笑声,铃声里混着烤腰子的滋滋声、虾壳的咔嚓声,还有悟空抢哪吒烤鱿鱼时的吵嚷声。今天的故事很热闹, 他把塔铃系在茶馆的房梁上,等百年后,后人看到这些记录,就知道我们曾在这里快活过。

明天烤点什么? 老烤的炉口映着星星,火苗随着他的呼吸忽明忽暗。小蓝趴在炉边数虾壳,每数一个就用螯钳在地上画道杠:我带了些渤海的大扇贝,明天烤扇贝吧,放蒜蓉和粉丝,老香了! 古塔灵的塔铃轻轻摇晃,发出细碎的响声:明天会刮东风,适合烤带骨的肉,风能把香味送得很远。

唐笙望着墙上 吃瓜茶馆 的牌匾,突然觉得锦州的烟火气里,藏着比烧烤更动人的东西 —— 那些吵闹又温暖的羁绊,就像老烤烤串时总多撒的那把孜然,寻常却难忘。她拿起桌上的半串烤鸡头,学着老烤的样子咬了一口,果然烤得外焦里嫩,连骨头都带着香味。

第二天清晨,有人看见广济寺塔下多了串特别的烤串 —— 签子是用茶馆的竹筷做的,串着颗发光的塔铃、半片烤虾壳,还有块沾着孜然的炭火,在朝阳里冒着淡淡的香气。远处的 吃瓜茶馆 里,老烤的炉口已经开始冒青烟,小蓝正用虾须擦着昨天被悟空踩脏的门槛,新的故事又要开始了。而茶馆的房梁上,古塔灵的塔铃轻轻摇晃,记录着这平凡又热闹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