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砚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他猛地抬头环顾四周!讲台上没有老师值班,只有班长周涛坐在前面,假装看书,眼神却时不时扫过全班,带着警惕。
其他学生都埋着头,笔耕不辍,没有任何异常。
他低头再看练习册,那暗红的墨迹已完全消失,答题处一片空白,只有那个“√ ”在等号旁边。
【规则之眼】被动捕捉:【检测到规则力场异常波动!墨迹变色吸收为规则显化现象。“√ ”标记:初步认可,附带微弱精神标记(关注度提升?)】
完成作业是义务,会被标记“认可”,但同时…也被打上了“关注”的烙印?
楚砚不动声色地翻过这一页,开始做下一题,这一次,他更加小心,精神高度戒备。
同样的过程再次发生,答案写下,墨迹变暗红,被吸收,空白处出现一个“√ ”。
他强忍着不适,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十道题目,每一题后,都留下一个“√ ”。
当最后一题的“√ ”出现时,他感觉精神仿佛被十道丝线轻轻碰了一下,随即隐没。
作业完成了,规则义务达成,但代价是…被十次标记?被某种存在“初步认可”并“重点观察”?
晚自习结束的铃声是救赎,楚砚合上那本练习册,第一个起身。
他需要离开这个被视线笼罩的教室,他需要去一个地方——图书馆。
这里的图书馆位于教学楼顶楼,空间宽敞,书架排列整齐,弥漫着油墨味和尘土。
图书馆的灯光比教室更暗一些,管理员是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坐在借阅台后打盹的老太太。
楚砚的目标很明确,找校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他想知道这所“晨曦中学”的过去,以及李默死前看的书里藏着什么。
他在“校史年鉴”区域浏览,书架上落满了灰,书籍陈旧,他抽出一本《晨曦中学校志(建校50周年纪念版)》。
翻开厚重的封面,泛黄的纸张散发着霉味,前面的内容无非是历任校长照片、学校荣誉、优秀校友事迹…枯燥而官方。
当他翻到大约建校三十年左右的时间段时,目光一凝!
一张泛黄的集体照
“……在学校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全体师生团结奋进,克服了‘认知偏差’带来的短暂困难期,教育教学秩序重回正轨,并于同年被评为市级规范化管理示范学校……”
“认知偏差”?困难期?被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照片上,穿着老式校服的师生们笑容灿烂,但楚砚的【规则之眼】却捕捉到照片背景的教学楼窗户里,几个模糊的人影姿态异常扭曲!
更关键的是,照片中那位时任校长的胸前,佩戴的校徽图案…与现在他们佩戴的校徽图案截然不同!那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暗金色徽记!
【规则之眼】被动警示:【照片背景存在认知干扰屏蔽(弱)。旧校徽图案蕴含微弱扭曲规则残留。关联词:“认知偏差”指向高风险历史事件!】
这所学校果然有黑暗的过去!所谓的“规范化管理”,是否就是用现在这种极端的“整齐划一”来压制曾经爆发的“认知偏差”污染?
楚砚立刻掏出手机,假装看时间,实则用摄像头对准校志上的照片和文字,迅速拍下。
就在他准备将校志放回原处,去找《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时——
“同学。”
一个苍老带着浓重痰音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楚砚悚然一惊!他竟完全没察觉到有人靠近!猛地转身!
图书管理员钱淑芬不知何时悄无声息地站在了他身后,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手中的校志,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图书馆…要保持安静…”
钱淑芬的声音沙哑。
“…校志…是旧档案…不对外开放借阅…”
她的手,指向楚砚手中摊开的书页,指尖微微颤抖,指甲缝里…也残留着一点红色的痕迹!
又是朱砂?!
“对不起,钱老师,我只是好奇看看。”
楚砚立刻合上校志,放回书架,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歉意。
钱淑芬的眼睛盯着他放回的书,又缓缓抬起,落在他左胸的校徽上,看了几秒钟。
那目光,不像在看一个学生,更像是在…确认某种标记?
“新生…好奇心重…”
钱淑芬轻轻“哼”了一声。
“…多看正经书…少碰…旧东西…”
她说完,不再看楚砚,拄着一根磨得油亮的拐杖,一步一挪,缓缓消失在两排书架之间。
楚砚站在原地,后背发凉。
钱淑芬最后那句话,是警告?还是提示?她确认校徽的动作…是否意味着自己作业本上那十个“√ ”的标记,已经被某种规则“看见”了?
他放弃了寻找《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念头。
此地不宜久留,转身走向借阅台准备离开时,他的目光扫过台面上摊开的一本借阅登记簿。
在最新一页的登记栏里,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和日期:
“李默 | 《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版)》 | 借出日期:03\/21 | 应还日期:03\/28 | 状态:逾期未还(已报损)”
借出日期是前天!应还日期是…今天!而状态是“逾期未还(已报损)”。
在李默被拖去“静思室”的当天,这本书就被标记为“报损”了?
寒意瞬间蔓延,李默的“认知偏差”,恐怕就是从借阅这本书开始的!而这本书,连同它的读者,都被学校系统迅速地“处理”掉了。
楚砚快步走出图书馆,昏暗的走廊灯光下,他左踝的滞涩感似乎加重了一分。
【净化的鳞核】依旧被规则牢牢压制着,幽蓝的光芒微微闪烁,仿佛在积蓄着力量。
回到宿舍,躺在硬邦邦的床上。
楚砚闭上眼,脑海中反复回想着校志上的旧校徽图案、李默练习册上的呓语、钱淑芬的眼睛和指甲缝里的朱砂,以及借阅簿上写着的“已报损”…
这所学校的“正常”,是用无数的规则和血腥的“处理”后的表象,而他们这些新生,不过是新一批被投入这名为“规范化管理”的“工厂”的原料。
规则要求“合格”,但“合格”的标准是什么?是变成张浩那样充满恶意的“顽劣”?还是变成其他学生那样整齐划一的“木偶”?亦或是…像李默那样,因为窥见太多真相而被“报损”?
楚砚在黑暗中睁开眼,右眼冰蓝光芒一闪而逝。
他不要合格。
他要撕开这层“正常”的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