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瞬间静了,随即爆发出更剧烈的震动:
【什么意思?太子爷被骗了,不找罪魁祸首报仇,还把他们请上金銮殿?】
【这太子……这太子可真该死啊!】
【何止是太子!那些文武百官,哪个没拿过那些“大师”的好处?不然怎么会一起拥护着,把骗子捧上天?】
【光我知道的,就有三个尚书,收了人家的“仙丹”,转头就在朝堂上替那些妖道说话……】
……
胡编乱造!简直是一派胡言!
这他娘的金銮殿上,安静的跟死了人一样。
谁帮大师说话了?
那些百姓的嘴,也太敢说了!
什么“太子该死”“百官同谋”,字字诛心,偏生还说得有鼻子有眼,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信口雌黄,竟还这般有恃无恐!
他娘的,这哪是百姓?
金銮殿上的事、大臣府里请神送佛的底细,他们怎会知道得这般清楚?寻常百姓哪有这通天的本事!
诸位大臣的眼睛仿佛能骂人一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静得只能听见众人的呼吸声。
冷汗顺着不少官员的鬓角往下淌,黏住了官帽上的珠玉——
是啊,天书之上那些“胡言乱语”,细想起来脊背发凉。
能知晓这般隐秘,又敢在这时候煽风点火的,恐怕……就在这金銮殿之中!
是谁?
有人悄悄抬眼,目光在殿内逡巡,最后落在了“大师”身上——难不成是这两位本尊?
可再看天书之上的文字,骂“老道老尼姑”比骂杀父仇人还狠。
句句都往“丧尽天良”上戳,倒不像是自曝其短的样子。
那又能是谁?
难不成是哪个官员的家仆?
还是……藏在暗处的眼线?
猜疑像藤蔓般在众人心里疯长,连空气都变得凝滞起来。
百官惊慌失措。
两位大师此刻倒是彻底松了口气。
先前还绷着的脸,此刻已经很坦然了。
“死猪不怕开水烫”,
悬了许久的心终于落了地,眼底的慌乱被一种破罐破摔的平静取代。
生也罢,死也罢,如今都不重要了。
辩解?怎么辩?
难道要说,闯太子府“诛邪”,是太后娘娘亲下的懿旨?是皇帝陛下默许的安排?
没有皇室点头,他们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踏入太子府半步。
可现在这光景,皇帝陛下自身难保,太后娘娘深居内宫,谁会来保他们这两个“骗子”?
他们余光扫过殿中百官,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查的冷笑——
这些大人,哪个没拿过他们的“好处”?
求官运的得偿所愿,求子嗣的喜得麟儿,当初接“法器”“仙丹”时,可不是这般避之不及的模样。
这些大燕国的顶尖人物,个个聪明绝顶,难道不知道那些“神通”是假的?
他们当然知道!
可知道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