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码头接头,敲定截货细节
吴淞口的清晨总裹着化不开的江雾,3月尾的风还带着几分凉意,吹得码头边渔船的帆布簌簌作响。沈青梧换了身藏青色短款风衣,领口别着枚银质梅花扣——这是她与军统约定的“青姐”身份标识,头发挽成利落的发髻,露出的耳后贴着片极小的肤色胶布,遮住前世留下的旧疤,与往日“沈小妹”的拘谨、“武藤青”的刻板判若两人。
她踩着码头粗糙的青石板往前走,脚下的皮靴踩过积水,溅起细碎的水花。远处的日军岗亭里,两个穿土黄色军装的士兵正靠着门框抽烟,目光时不时扫过往来的挑夫和渔船,岗亭旁还立着块木牌,用中日双语写着“军事管制区,闲人免进”,气氛透着压抑。
“青姐,这边。”
一道压低的声音从旁边废弃的码头仓库后传来,沈青梧抬眼,看见鬼手穿着件灰色劳工服,裤腿挽到膝盖,脸上还沾了点煤屑,正朝她比了个“安全”的手势。她加快脚步绕到仓库后,仓库里堆着些破旧的木箱,空气里弥漫着霉味和海水的腥气,正好隔绝了岗亭的视线。
“货轮的消息确认了?”沈青梧摘下手套,指尖在风衣内袋里摸了摸,确认那把阿坤改装过的步枪还在——枪身缩短过,方便藏在风衣里,枪托处缠着防滑的布条,是她特意按前世狙击枪的手感调整的。
鬼手从怀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条,展开后递过来,上面用炭笔简单画着艘货轮的轮廓,旁边标着“4月2日清晨六点,‘东海丸’,吃水线加深,推测武器30箱以上”。“军统的线人混在日军后勤里,确认这船是从长崎过来的,表面运的是‘机械零件’,实则全是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机枪,要运去日军驻沪的临时军火库,守卫有12人,其中4个在甲板守着机枪位。”
沈青梧盯着纸条上的货轮轮廓,指尖点了点“吃水线”的标记:“六点靠岸,五点半天刚亮,雾还没散,正好隐蔽。你带几个人?”
“三个,都是跟我出生入死的兄弟,擅长近战,负责解决甲板下的守卫和搬货。”鬼手顿了顿,目光落在沈青梧的风衣上,“你呢?青姐,这次不用伪装成日军,直接硬来,你撑得住?”
沈青梧勾了勾唇角,拉开风衣拉链,露出里面藏着的步枪,枪身泛着冷光:“放心,论玩枪,我不比你们差。我的任务是解决甲板上的机枪手,没了火力压制,你们登船也安全。”她说这话时,语气平淡,却透着股让人信服的底气——前世在边境反恐,她可是队里最顶尖的狙击手,百米内精准命中目标,从无失手。
鬼手愣了愣,随即笑了:“早听说青姐本事大,没想到还会玩这个。那咱们约定好,五点二十在码头东侧的废弃灯塔下汇合,五点五十开始行动,六点货轮靠岸前,必须控制住甲板。”
沈青梧点头,将纸条折好塞进内袋,重新拉上风衣拉链:“我会提前去灯塔占位置,你们注意避开日军的巡逻队,别暴露。”说完,她又叮嘱了一句,“要是遇到突发情况,就按之前说的,学三声海鸥叫,我会支援。”
两人确认完细节,便各自分开。沈青梧沿着码头边缘往前走,路过岗亭时,故意低着头,装作是给渔船送补给的妇人,日军士兵扫了她一眼,没多盘问,她顺利地绕到了东侧的废弃灯塔下。灯塔早已没人用,塔身爬满了藤蔓,底层的门虚掩着,正好能作为隐蔽的狙击点。
第2节:灯塔埋伏,观察守卫生态
沈青梧推开灯塔的门,里面满是灰尘,地面上散落着些破碎的玻璃片。她走到二楼,选了个靠窗的位置——从这里往外看,正好能清楚地看到“东海丸”将要靠岸的泊位,视野开阔,又不会被日军岗亭发现。
她将风衣脱下,挂在旁边的破椅子上,然后拿出步枪,开始仔细调试。先检查了枪栓,确保拉动顺畅,又拧开弹匣,确认里面的子弹都上好了膛,最后对着窗外的一棵枯树,轻轻瞄准——虽然还没到行动时间,但她习惯提前找好瞄准点,熟悉风速和距离。
江风从窗户缝里吹进来,带着湿气,沈青梧眯起眼,感受着风的方向——东南风,风力不大,对子弹的影响很小,百米左右的距离,几乎不用调整瞄准镜。她抬手看了看腕上的旧手表,现在是四点五十,还有四十分钟,足够她观察清楚日军守卫的动向。
没过多久,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了一个小黑点,随着时间推移,黑点越来越大,正是“东海丸”货轮,船身漆成深灰色,船头挂着日本国旗,在雾中显得有些阴沉。与此同时,码头的日军也开始行动起来,原本在岗亭里抽烟的士兵走了出来,又有八个士兵从旁边的营房里出来,分成两队,一队守在泊位旁边,另一队沿着码头巡逻,每十分钟走一圈,脚步很整齐,显然是经过专门训练的。
沈青梧拿出望远镜,仔细观察着那四个守机枪位的士兵——他们都穿着黑色的作训服,腰间别着武士刀,手里握着机枪,正警惕地盯着江面。其中两个站在船头方向的机枪位,另外两个站在船尾方向,正好形成交叉火力,要是硬冲,很容易被击中。
“看来得先解决船头那两个,再解决船尾的。”沈青梧低声自语,将望远镜放下,重新拿起步枪,对准了船头左侧的机枪手。她调整了一下呼吸,让自己的心跳慢下来——前世训练时,教官说过,狙击手最忌讳的就是心慌,只有心稳,手才稳,子弹才能精准命中目标。
五点十分,鬼手带着三个军统手下出现在了灯塔下,他们推着一辆装满煤的手推车,装作是给货轮送煤的劳工,朝着泊位的方向走去。沈青梧从窗户里看到他们,轻轻点了点头,然后用手指在窗玻璃上敲了三下——这是“准备就绪”的暗号。
鬼手抬头,看到了玻璃上的暗号,也朝她比了个“收到”的手势,然后继续推着车往前走。日军巡逻队正好走过来,拦住了他们,为首的士兵用生硬的中文问:“你们是干什么的?”
鬼手弯腰,脸上堆着笑:“太君,我们是给‘东海丸’送煤的,后勤处的武藤先生让我们来的。”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张伪造的后勤单据,递了过去。
日军士兵接过单据,看了看,又打量了他们几眼,没发现什么破绽,便挥了挥手,让他们过去了。
沈青梧看着这一幕,松了口气,然后重新将目光投向“东海丸”——货轮已经越来越近,能清楚地看到甲板上的日军守卫,还有货轮上的汽笛声,在雾中传得很远。
第3节:货轮靠岸,突发巡逻队
五点三十五分,“东海丸”货轮缓缓驶入吴淞口,朝着泊位的方向靠来。船身吃水很深,果然像鬼手说的那样,装了不少重货。甲板上的日军守卫更加警惕,纷纷端起枪,盯着码头的方向,生怕有意外发生。
沈青梧屏住呼吸,手指扣在步枪的扳机上,眼睛盯着瞄准镜——船头左侧的机枪手正站在机枪后面,身体微微前倾,正好将胸口暴露在她的瞄准范围内。她调整了一下瞄准点,对准了对方的胸口——这个距离,只要命中,对方肯定会立刻失去行动力,不会有机会开枪。
五点四十,货轮的船头终于碰到了泊位的码头,几个日军船员从船上跳下来,开始用缆绳将货轮固定在码头的桩子上。鬼手带着三个手下推着煤车,慢慢靠近货轮,准备等船员固定好缆绳后,就趁机登船。
就在这时,突发情况出现了——原本应该十分钟巡逻一圈的日军巡逻队,竟然提前回来了,而且还多了两个人,手里拿着军犬,正朝着泊位的方向走来。军犬的鼻子很灵,要是闻到煤车里藏着的武器,肯定会狂吠,到时候他们的计划就全暴露了。
沈青梧心里一紧,立刻放下步枪,朝着窗外的鬼手比了个“暂停”的手势,然后又指了指巡逻队和军犬。鬼手看到暗号,也意识到了危险,赶紧停下脚步,推着煤车躲到了旁边的一个木箱后面,压低了声音对身边的手下说:“别出声,等巡逻队过去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