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她在村头的粉店吃鸡丝米线。老板娘好奇地问起面纱:“金花,你怎么每天都蒙着面啊?”
“脸上有些过敏,晒不得太阳。”霍媔搅动着碗里的汤勺,“但我又喜欢阳光。”
老板娘一副了然的样子,随后热情地推荐本地蜂蜜:“掺上珍珠粉敷脸,管用。”
霍媔笑着道谢。
吃完米线,两人慢悠悠地走在青石板路上,回小院的路程只有十分钟,两人却走了半个小时。
月光清幽迷人,一泻千里。
“这真是一个好地方”,霍媔颇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慨和满足。
“是啊,山好水好气候也好 。”李飒接话,“小姐,一会我出去采买点东西。”
“好。”
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着,大理的闲适惬意和江城、阿姆斯特丹形成鲜明对比。
祁煜依然在全力寻找她。
司湛查到她在大理的行踪后,暗中派了一波人保护她安全。回到京城后,他则全身心投入裴家与何家的权力斗争中。
一日李飒晚上归来时,身上带着若有若无的血腥气,霍媔看了她一眼没有过问。李飒却主动解释:“路过巷子时救了个买醉的女孩,跟几个外地游客打了一架。”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霍媔笑了笑,“好样的。注意安全就好。”
李飒面带几分窘色,毕竟她不能暴露一丝一毫。
隔天傍晚,李飒又去买了鱼回来,在厨房忙碌着。霍媔靠在门框上看她刮鱼鳞,动作熟练又利落,打趣道:“不知道的还是以为你是卖鱼的呢?”
李飒笑着:“我家本来就是卖鱼的,我五岁就会杀鱼了。”
“这么厉害?”霍媔惊叹一声,随即回忆起童年,喃喃道:“我五岁也懂捡废品卖了。”
夜幕悄然而至,天边的云霞逐渐暗淡。
两人在院子里吃起酸菜鱼,霍媔赏脸地大快朵颐。
李飒说起集市见闻:要建客栈的北京人,卖菌子的山里孩子……
霍媔听着集市上的一切就好似她也去了一样,笑声不断。
远处传来稀稀疏疏的竹笛声,混着不知名的虫鸣。
霍媔闭上眼睛感受着这里平静安然的一切。在这个风花雪月的地方,她只想做一个普通的母亲,陪她的孩子在阳光下乐观开朗地长大。
葡萄藤在月光下悄悄生长,如同她腹中的新生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