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转化出来的氦 - 3 里70% 可直接用于聚变反应。
剩余30% 重新注入锂靶材包层,作为后续增殖反应的起始原料。
通过这种方式,使每单位氦 - 3 燃料得以循环利用。
理论上增殖效率可达 430%,即实现氦 - 3 的净增长。
然而,以当前技术水平,实现这一理论增殖效率尚不可行。
但显着减少氦 - 3 的消耗是可行的,最多可降低 80% 的燃料消耗量。”
“啥?还能这么搞?太牛了!” 沈渊完全没想到星海能搞出这么厉害的黑科技。
突然,沈渊指着模型,眼神疑惑:“等等!为什么氦 - 3 反应主要是 d - he3,而不是纯 he3 - he3 呢?”
“因为纯 he3 - he3 反应需要更高的温度条件。”
星海迅速切换数据对比:“相比之下,d - he3 反应相对容易实现,更适合我们的设计要求。”
“说到这,磁场约束这块,传统托卡马克肯定搞不定吧?” 沈渊皱着眉,满脸怀疑。
“必须升级方案!” 星海调出三重嵌套磁场图。
“最外层用常温超导编织螺旋磁笼,中间层利用磁镜效应反射逃逸粒子。
最内层借助振金磁阻效应,生成动态力场。
这样就能把等离子体牢牢困住!而且超导线圈设计得十分紧凑,能有效减小体积,提高功率密度。”
“那能量转换效率能达到多少?” 沈渊凑近投影,眼神专注而期待。
“传统热循环效率比较低,不过别担心!”
星海激动地展示演示画面,金色粒子碰撞出耀眼电光。
“有了一号振金的直接能量转换,再结合余热回收,
设计一个综合的能量转换系统,总效率能达到预期的高水平,大概在 85 - 92%!”
“安全系统这块呢?虽然中子少,但高能质子还是个威胁吧?” 沈渊双臂抱胸,表情严肃。
“防护措施早就安排上了!” 星海调出防护示意图。
“振金的相变防护机制和量子控制系统依然适用,只是调整了参数,
比如优化了能量吸收的阈值和响应时间,确保安全无虞!”
“最后,经济性和可行性方面怎么样?” 沈渊揉了揉太阳穴,略显疲惫地问道。
“采用模块化设计。” 星海展示出分解图。
“这样维护周期更长,成本也能降下来。
不过还需要验证这些设计在物理上是否可行,比如磁场强度够不够约束高温等离子体。
振金的能量转换效率合不合理,以及燃料的持续供应是否稳定。
同时,也得保证设计参数符合预期目标,像输出功率、效率、体积这些关键指标。”
沈渊盯着最终的效率曲线,突然仰头大笑:“好!把所有参数都投影出来,我要逐个逐个检查!
等玄鸟号带回氦 - 3,咱们就着手开始实验这个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