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周珊的过往(2 / 2)

“她刚来我们村时,温柔有礼,见谁都是一脸笑,村里不少婆子都想招她做儿媳妇。但她只说自己年纪小,不急着相看,还说来我们村是响应国家号召,建设渔村。”

“我家老头子见她性格温和又有耐心,而且每次出口成章,特意调她去村小教书。她教的挺不错,村里孩子们也都喜欢她,可谁知后来竟闹出那样的丑闻。”

“什么丑闻?”

“未婚怀孕,肚子一天天变大,却迟迟没有人上门娶她,村里各种传言都有。我家老头子担心她是受了欺负,问她需不需要村里出面帮她张罗婚事,但她愣是不肯说孩子父亲的名字。”

未婚先孕,还不肯说出孩子爸的名字?

宋瑶沉默片刻,追问冯婶,“我听家属院的嫂子们说,当年部队跟附近村子有过军民大联欢?”

冯婶一脸自豪地点头,“对,咱们村好几个知青都是因为军民大联欢,嫁到家属院的呢。”

“那军民大联欢是在周珊下乡之前,还是之后呢?”

或许是因为时间久远,冯婶想了好一会儿,才笃定地开口,“是周珊来村两年后才有的军民大联欢。”

“当时村里的未婚知青都参加了军民大联欢,但跟战士看对眼的只有六个人,其中包括周珊。”

“消息传回村里时,不少婆子惋惜周珊要嫁军人,不能再留在咱们村。可等其他知青都随军了,周珊仍然留在村里,直到怀了不知名的孩子。”

“这样啊,那周知青的孩子呢?现在应该好几岁了吧?”

“唉,孩子出生便夭折,没能活下来。”

见宋瑶一脸震惊,冯婶自顾自地解释,“未婚先孕本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再加上她当时还担着老师的名头。村民们担心她教坏自己孩子,联名找到我家老头子劝退她。”

“没了当老师的工作后,周知青很少在村里走动。又因为与她同住的几个知青结婚随军,知青点的屋子空了出来,她便一个人住在知青点,我家老头子不放心,让我去探望过几次。”

“那次正好遇上她分娩,因为没人照应,她独自在床上叫喊了一天一夜,房间床上地上满是血。我当时吓坏了,着急忙慌地去找稳婆。可等我把稳婆请到知青点,孩子已经没气了。”

“那婶子您还记得周知青分娩是哪一天吗?孩子是男是女?”

“国庆节当天生的,是个女娃,瘦瘦小小,蔫了吧唧的。”

“大概是打击太大,周知青自那以后都呆呆傻傻的。村里不少人家想娶她做续弦,但她死活不同意,宁愿吃了上顿没下顿地住在知青点。倒是这一两年瞧着清醒了不少,想来也是想通了。”

“说来不怕宋同志你笑话,我家老头子虽然没别的本事,但管人很有一套,这些年对村里人的约束一直很严格,所以即便是周知青一直单独住着,也还算是安全。这要是换了别的村,谁知道会出什么不好的事呢。”

“冯叔是有大智慧的人。”

宋瑶真诚夸赞。

同为知青,她秒懂冯婶话中不好的事是指哪些。

周珊能在冯家村安好,确实有冯叔的功劳在。

冯婶听到宋瑶的话,笑眯了眼,“哎呀,还是你们城里娃会说话。难怪我家老头子一直跟我说,宋同志你是我们家的贵人。”

“婶子您客气了,”宋瑶谦虚了两句。

“不知你们村嫁到家属院的知青,都叫什么名字?我也住在家属院,说不定我们天天见面呢。”

“那你们也算是有缘份!”

冯婶笑呵呵地说出几个人的名字,宋瑶默默记在心里。

准备离开时,冯叔领着好几个人回来。

宋瑶一眼认出,正是昨天提前去石头家等着的那几个妇人。

“同志,我们今天的货新鲜又多样,保证不比石头家差,你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