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集团19楼项目部的晨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浅灰色地毯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办公区的键盘敲击声与打印机吞吐纸张的声响交织,构成职场清晨特有的、节奏紧绷的背景音。苏晚刚将加密U盘接入私人电脑,屏幕右下角便弹出艾伦发来的加密预警窗口,绿色代码快速滚动后,清晰显示核心信息:“顾漫儿与赵明昨夜22:17完成加密通话,指令已破解——今日上午10点前,将‘东南亚跨境物流补充协议(终稿)’交由您处理,文件内置隐性条款陷阱,目标为诱导签署后触发100万元履约保证金追责,嫁祸您操作失误。”
苏晚的指尖在键盘上微微一顿,指甲无意识地划过键帽边缘的磨砂纹路。顾漫儿果然借助赵明的职场职权,将刁难升级为“法律追责级陷阱”,且选择在鼎峰合作谈判的关键节点动手,显然是想一石二鸟——既除掉她这个“眼中钉”,又打乱陆氏的项目节奏。她快速敲击键盘,回复艾伦:“启动‘影子协议’二级防护,同步镜像赵明的电脑操作记录;立即调取陆氏集团《跨境合作文件审核规范(2024版)》,重点提取‘港口合规证明’相关流程条款,伪装成‘新人学习资料’发送至我的办公邮箱;另外,联系星耀技术部,准备‘宏代码追踪程序’,需精准识别文档隐藏指令及关联账户信息。”
“明白,S姐。”艾伦的回复带着高效的沉稳,“‘影子协议’已激活,赵明电脑操作实时镜像通道已建立;《跨境合作文件审核规范》关键条款已提取,10分钟内同步至您的办公邮箱;宏代码追踪程序V3.0已准备就绪,可通过加密传输通道植入您的办公设备。”
关闭通讯窗口,苏晚将私人电脑切换至“基础数据整理”界面——Excel表格中密密麻麻的物流成本数据,是她为应对陆寒枭监控特意准备的伪装页面。随后,她拿起桌上的陶瓷咖啡杯,走向茶水间,刻意放缓脚步,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办公区入口:赵明正站在周秘书身旁,手中握着一个黑色金属加密U盘,两人低声交谈着,赵明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U盘外壳的企业标识,眼神时不时瞟向她的工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算计。
“苏晚,早啊。”赵明率先中断与周秘书的谈话,脸上堆起程式化的“和善”笑容,快步走上前,将手中的U盘递到苏晚面前,“昨天金樽公馆的宴会,听说你表现很出彩,韩经理都夸你应变能力强。正好项目部有个重要任务,交给你锻炼锻炼,也算是给新人一个成长机会。”
苏晚停下脚步,双手下意识地攥紧咖啡杯,温热的杯壁透过指尖传来暖意,恰好掩盖了她因警惕而微僵的肢体。她抬起头,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受宠若惊”,眼神中带着一丝“激动”的闪烁:“谢谢赵经理信任!我刚入职没多久,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不过我一定会尽全力完成任务,不辜负您的期望!”
“这才对嘛,年轻人就该有这份冲劲。”赵明满意地点点头,将U盘塞进苏晚手中,指尖刻意在她的手背上停留半秒,语气带着“叮嘱”的加重,“这是‘东南亚跨境物流补充协议’,是陆氏与驰远速运敲定的核心合作条款,韩经理要求今天上午11点前完成初审签字,下午2点必须提交给法务部终审。你仔细核对每一条款,尤其是第12条涉及‘港口合规证明’的提交时限,千万不能出岔子,这可是关系到后续合作的关键节点。”
他刻意强调“港口合规证明”与“时限”,实则是在暗示陷阱核心。苏晚双手接过U盘,指尖感受到金属外壳的冰凉触感,语气带着“郑重”的承诺:“您放心,我会逐字逐句核对,标注所有疑问点,绝对不会耽误项目进度。”
返回工位后,苏晚没有立刻插入U盘,而是先打开办公邮箱——标题为“新人学习资料:跨境文件审核要点”的邮件已躺在收件箱中。她点击附件,《跨境合作文件审核规范》的pdF文档缓缓展开,目光快速定位到第5.3条“港口合规证明办理流程”:“港口合规证明需经海关监管部门、物流承运商、第三方商品检测机构三方联合核验,正常办理周期为15-20个工作日;因特殊情况需缩短时限的,需提交书面申请,经集团供应链管理部审批后,可延长至10个工作日,且需附详细的加急办理理由及风险评估报告。”
15-20个工作日的正常周期,与赵明暗示的“紧急处理”形成鲜明矛盾,进一步印证文件存在异常。苏晚深吸一口气,将黑色U盘插入办公电脑的USb接口。屏幕立即弹出“文件加密提示”窗口,要求输入访问密码——赵明方才在茶水间已“不经意”告知密码,实则暗藏“陆氏受损”的隐喻。
输入密码后,一份名为《东南亚跨境物流补充协议(终稿)》的word文档正式打开。文档页眉标注着“机密-仅限项目核心成员查阅”的红色字样,页脚则附带驰远速运的电子签章,看似规范严谨。苏晚的目光快速扫过前11条常规条款,内容均符合跨境合作的标准表述,直到第12条第3款,文字表述突然出现微妙的逻辑断层:“乙方(陆氏集团)需在本协议签署生效后7个自然日内,向甲方(驰远速运)提交完整有效的港口合规证明文件;逾期未提交或提交文件不符合要求的,将自动触发本协议附件《履约保证金条款》,乙方需向甲方一次性支付100万元履约保证金,用于弥补甲方因合作延迟产生的运营损失。”
7个自然日!远超《跨境合作文件审核规范》中最短10个工作日的加急周期,且完全未提及“书面申请”“风险评估”等前置流程,这是典型的“隐性陷阱条款”——利用新人对流程的不熟悉,诱导签署后通过“合规”名义追责。苏晚继续往下翻阅,在文档末尾的“隐藏段落标记”处,发现一行极小的灰色代码,这是VbA宏代码的触发标识,意味着一旦用户点击“保存并关闭”按钮,预设的宏指令将自动执行。
她立刻启动提前植入的“宏代码追踪程序”,程序界面弹出红色预警窗口,清晰解析出指令逻辑,完整的证据链已浮现——赵明与张诚勾结,通过篡改条款设置时限陷阱,利用宏代码销毁证据,最终通过第三方账户套取100万元保证金,同时将责任完全推给她这个“操作失误的新人”。苏晚快速按下快捷键,将协议条款、宏代码解析报告、邮箱溯源结果截图保存至加密文件夹,随后启动“影子协议”的“文件镜像”功能,将完整证据同步至星耀资本的海外加密服务器,确保原始数据不被篡改。
上午9点30分,苏晚将协议副本打印出来,刻意用荧光笔在第12条第3款旁标注“疑问:时限与集团规范不符”,随后拿着文件走向韩哲的办公室。她轻轻敲门,得到回应后推门进入,脸上带着“困惑”的神情,将文件放在韩哲面前的办公桌:“韩经理,我在核对这份东南亚跨境协议时,发现一个疑问点想向您请教。按集团《跨境合作文件审核规范》,港口合规证明的最短办理周期是10个工作日,但协议要求7个自然日内提交,这个时限是不是不符合规范?会不会影响后续文件的法律效力?”
韩哲放下手中的钢笔,拿起协议仔细翻阅,眉头随着阅读逐渐拧紧。他在跨境物流领域深耕12年,对流程周期的把控极为严格,7天时限明显超出常规操作范围。“你这个疑问提得很关键,也很及时。”他从笔筒中抽出红色标记笔,在“7个自然日”旁画了一个醒目的问号,语气严肃,“我现在就联系法务部和供应链管理部,确认合规证明的办理周期及加急流程。在相关部门给出明确意见前,这份协议绝对不能签署,避免触发隐性风险条款,给公司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