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团队协作(下)(1 / 2)

苏晚从草丛中走出,看着远去的车影,心中清楚,这场博弈已进入最关键的阶段。她拿出手机,拨通艾伦的电话:“立刻查城东废弃物流仓库的周边监控,尤其是纬十路的交通监控,获取张诚、顾明远、赵明会面的视频证据。另外,盯紧驰远的数据中心,他们很可能用那个U盘修改运输节点数据。”

“明白,S姐。监控已经在调了,数据中心那边有我们的人,只要他们接入U盘,就能实时获取修改痕迹,同步上传至加密服务器。”艾伦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电流的轻微杂音,却依旧沉稳可靠,“另外,我们查到赵明的车离开仓库后,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到了城郊的一处私人会所,目前还在会所内停留,疑似与其他人会面。”

苏晚握着手机,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赵明在会面后单独接触他人,很可能是在传递篡改数据的指令,或是向幕后的陆云深汇报情况。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焦虑,声音压低:“继续监控赵明的动向,记录他接触的人员身份。还有,空仓运输的线索要重点跟进,查清楚驰远速运近三年的空仓记录、涉及金额,以及资金最终流向,这些很可能与苏家旧案的资产转移有关。”

“收到,S姐。空仓运输的调查已经启动,预计明天中午前能出初步结果。您现在是否需要安排车辆接应?仓库周边比较偏僻,深夜单独行动不安全。”

“不用,我自己打车回去就行,避免留下更多痕迹。”苏晚拒绝了接应提议——她不确定艾伦的团队中是否有眼线,也不想因过多人员参与,引起陆寒枭的额外关注。挂断电话后,她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塞进双肩包深处,随后沿着杂草丛生的小路,快步走向主干道。

夜色浓稠如墨,晚风卷着枯草碎屑,打在脸上带着刺痛感。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与仓库方向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让这片城郊区域更显诡异。苏晚裹紧黑色外套,帽檐压得更低,墨镜遮住大半张脸,尽量避开路灯的光线,如同融入夜色的影子,快速穿梭在无人的街道上。

二十分钟后,她终于在主干道拦下一辆出租车。上车时,司机从后视镜里看了她一眼,眼神带着一丝好奇——深夜在荒郊野外拦车的年轻女人,难免引人怀疑。苏晚刻意压低声音,报出临时住处的地址,随后靠在车窗上,假装疲惫地闭上眼,实则脑海中不断回放仓库内的场景:张诚递出的U盘、顾明远签字的文件、赵明接过U盘时的神情……每一个细节都在指向一个结论:三人已达成某种交易,而这个交易的核心,很可能是通过篡改运输数据,掩盖空仓运输的资金漏洞,进而保护陆云深的利益。

回到临时住处时,已是深夜十点半。苏晚打开房门,屋内一片漆黑,只有玄关处的感应灯亮起微弱的光。她没有开灯,借着微光走到书桌前,打开笔记本电脑,插入加密U盘——这是她专门用于存储敏感信息的设备,带有物理加密开关,即使被他人获取,没有密码也无法读取数据。

她将手机从飞行模式切换回正常模式,连接电脑后,导出仓库外录制的模糊音频(尽管大部分对话被风声掩盖,但仍能清晰听到“空仓运输”“改数据”等关键词),随后将音频与艾伦传来的北欧案例资料、干线运输成本系数异常记录,整理成一个名为“驰远项目疑点汇总”的文件夹,加密后上传至星耀资本的海外服务器。

做完这一切,苏晚才松了口气,瘫坐在椅子上。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在桌面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斑,如同她此刻的处境——看似找到了方向,却仍在黑暗中摸索,每一步都可能踏入未知的陷阱。

次日清晨七点,苏晚准时抵达项目部。办公区的氛围比往日更加紧张,同事们大多低头工作,很少交流,只有王莉的工位前围着几个人,低声讨论着什么,时不时有人朝苏晚的方向瞟一眼,眼神带着复杂的情绪。

苏晚假装未察觉异常,径直走向自己的工位。刚坐下,李工便拿着一份文件走过来,脸色凝重:“苏晚,出事了。驰远速运今早提交了更新后的运输节点数据,里面的干线延误率从5%改成了12%,说是‘重新核对历史数据后发现统计误差’,但这个改动太大,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

苏晚接过文件,目光扫过数据表格,心中冷笑——果然如她所料,张诚和赵明还是动手了。她抬起头,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怎么会改这么多?之前核对的历史数据不是这样的啊……会不会是驰远弄错了?”

“我们也怀疑,但驰远坚持说是‘统计口径调整’,还提供了所谓的‘新证据’。”李工叹了口气,“韩经理已经去和陆总汇报了,估计今天的项目例会,又要讨论这件事。”

苏晚点头应下,心中却已开始盘算:驰远的主动改动,恰好印证了仓库会面的目的,而这份“新证据”很可能是伪造的。她需要在例会上,以“参数核对”的名义,指出数据改动的不合理性,同时引导团队调查数据来源,为后续揭露真相埋下伏笔。

上午九点,项目例会准时召开。韩哲坐在主位,脸色阴沉,陆寒枭的特助周秘书也出席了会议,坐在他身旁,手中拿着平板电脑,显然是受陆寒枭委托,监督会议进展。

“驰远提交的更新数据,大家都看过了。”韩哲率先开口,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干线延误率从5%改成12%,没有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份漏洞百出的‘新证据’。刘敏,你和驰远沟通时,他们有没有说具体的统计口径调整内容?”

刘敏站起身,语气带着无奈:“我早上和张诚通了电话,他只说‘是财务部门重新核算的结果’,具体细节不肯透露,还说要是我们不认可,可以终止合作谈判。”

“终止合作?他们这是在威胁我们!”张姐忍不住反驳,“鼎峰那边还在等着我们的方案,驰远却在这个时候搞这种小动作,明显是不想好好合作。”

会议再次陷入僵局。王莉坐在座位上,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显然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苏晚看着桌面上的更新数据,手指在表格边缘轻轻敲击,像是在认真思考,实则在快速组织语言——她需要在不暴露实力的前提下,指出数据中的关键漏洞。

“韩经理,我……我有个疑问。”苏晚举起手,声音带着一丝犹豫,“我核对历史数据时,发现2023年q4的干线运输量比q3增加了15%,但延误率反而从8%降到了5%,当时觉得有点奇怪,但没敢多问。现在驰远把全年延误率改成12%,和q4的实际情况不符,会不会……会不会是他们把其他季度的延误,都算到了干线运输头上?”

这番话看似是“新人的偶然发现”,却精准切中了数据改动的核心漏洞。李工的眼睛瞬间亮了:“对!我怎么没注意到这个!2023年q4因为港口罢工,末端配送延误严重,但干线运输基本正常,延误率不可能这么高!驰远把末端的延误算到干线头上,明显是在混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