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则是控诉。
【@冯玉溪V出来!你赔我眼泪!赔我纸巾!】
【谁能想到,我双十一囤的纸巾,不是用来擦鼻涕,而是用来擦眼泪的。】
【听歌前:这是什么神仙歌曲。听歌后:我的心碎成了二维码,扫出来还是‘请为《宿命》流泪’。】
故阳看得津津有味,刚才的悲伤情绪一扫而空。
这可是凌落写的歌!
是他家凌落!
他得意地盘起脚丫子,又点进了#凌落bE美学#这个新冒出来的词条。
这个词条里,画风就更奇怪了。
【不是,你们等等,为什么是#凌落bE美学#?这歌不是冯玉溪唱的吗?】
【楼上的村通网?你没看上一期《新声创作营》吗?凌落抽到的主题就是bE美学啊!这不就对上了!缘分,妙不可言!】
【所以……这歌是凌落写的?不能吧?他的微博安静得就跟没他这个人一样。】
【我也觉得不可能,凌落《新声创作营》的节目,还有泛音那些歌手都在嗷嗷待哺,哪有时间写这么多歌啊。估计是巧合吧,毕竟bE美学也不是什么稀有词汇。】
故阳看着这些评论,撇了撇嘴。
怎么就不可能是凌落写的了?
他家凌落有什么是不会的吗?
就在他准备下场跟这些网友理论三百回合的时候,一个知名的音乐博主,人称“乐评老毒物”的V账号,发布了一篇长微博。
【乐评老毒物V:浅谈《雪落下的声音》——一首高级的“行活儿”。】
故阳眉头一皱。
什么叫“行活儿”?
他立刻点了进去。
“说它是‘行活儿’,并非贬义。在影视oSt这个领域,大部分歌曲都是命题作文,戴着镣铐跳舞。能把舞跳得四平八稳,不出错,就已经算及格。而《雪落下的声音》不仅及格,甚至是超额完成任务的优等生。”
“它的旋律线非常流畅,主歌部分平缓叙事,副歌部分情绪层层递进,记忆点极强,属于听一遍就能跟着哼的类型。但它又不止于口水歌,编曲上用了钢琴和弦乐作为主基调,奠定了悲伤的氛围,间奏的古筝和竹笛则是点睛之笔,瞬间将人拉入那个白雪红墙的古代宫廷之中。这种现代流行与古典元素的融合,做得恰到好处,不显突兀。”
“再谈歌词。‘我慢慢地听,雪落下的声音’,用通感的手法,将视觉的雪,化为听觉的声音,极具画面感。而‘仿佛是你贴着我叫卿卿’,则是一记绝杀,将听众的情绪瞬间击溃。整首歌的词,没有一个华丽的辞藻,却字字泣血,句句诛心。它完美地贴合了《宿命》的剧情,又独立于剧情之外,成为一首能让所有有过遗憾的人产生共鸣的作品。”
“这绝对是一首教科书级别的oSt。它的创作者,对旋律的把控,对市场的洞察,对情感的拿捏,都达到了一个极其恐怖的水平。说它是‘行活儿’,是因为它完成得太标准,太完美了,完美到不像是一个天才灵光一现的产物,而更像一个经验老道的顶级音乐制作人,生产出的最高规格的艺术品。”
“最后,我只想说,华语乐坛需要更多这样高级的‘行活儿’。”
故阳一口气看完,整个人都傻了。
虽然有些词他看不太懂,但总结下来就一个意思。
牛逼!
写得太牛逼了!
故阳激动地立刻转发了这篇微博。
【我要一面墙的奖章V:专业![赞][赞]】
评论区里,网友们也被这篇乐评折服了。
【不愧是毒物!分析得太到位了!我就是这个感觉!又好听又高级!】
【‘字字泣血,句句诛心’,这个形容太绝了!】
【所以,说了这么多,这个顶级制作人到底是谁啊?剧方快出来认领啊!我要给他寄刀片,不,寄膝盖!】
就在这时,“乐评老毒物”又发了一条新微博。
只有一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