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更倾向于积小胜为大胜,化零为整——单次战斗斩获有限,但百场、千场袭扰累积下来,其破坏力不亚于一场大规模战役。”
“此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少数精锐部队,如李云龙部,已初步具备局部反击的能力,对我军构成实质性威胁。”
井上贞卫接着问:“结合汕西当前的治安形势,你有何具体建议?”
山本良一道:“将军,实话讲,大东亚圣战的核心战场已非华夏战区,而是转向了太平洋。”
“倘若皇军能在太平洋击溃美军,则即便在华夏战场失利,帝国百年基业仍有延续可能。”
“反之,若太平洋战局溃败,纵使我军在华夏取得全面胜利,帝国终究难逃覆亡命运。”
“因此,战争资源势必向太平洋倾斜。”
“华夏战场已然退居次要地位,而汕西更是边缘中的边缘。”
“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汕西第一军所能获得的支援将极为有限。”
“正因如此,继续谋求彻底肃清捌陆军与晋绥军,已不现实。”
“更为务实的目标应是稳守现有控制区,确保矿产开采与税收稳定,维持同蒲线与正太线的运输畅通,尽可能不让汕西沦为帝国的战略包袱!”
“归结为一句话:防御!防御!尤其是针对李云龙独立团的防备!”
井上贞卫点头表示认同,又问:“那么,就我第六十九师团当前的治安作战,你有何具体对策?”
“收缩。”山本良一脱口而出,“放弃地处偏远、易遭袭击的据点,将主力集结于铁路、公路沿线及各县城要地。”
“当然,并非所有外围据点都可舍弃。”
“例如小曹庄、牛庄以及西集三个据点,虽距平安县城百余里,位置偏僻。”
“但这些据点已通公路,战略位置关键,能对捌陆军独立团的根据地形成分割与挤压之势,不可轻言放弃。”
“当然,这只是举例说明。”
“类似西集这样的要点还有若干。”
“究竟哪些当弃,哪些必守,需进行全面评估后再定夺。”
“哟西。”井上贞卫满意地颔首,“山本君,你们参谋部尽快组织评估,拟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方案报给我。”
“哈依。”山本良一再次顿首,随即补充道:“将军,我还有一个建议。”
稍作停顿后,他语气坚定地说:“尽管皇军在汕西整体上已转入守势,但绝不能消极固守,而应以守为基,伺机出击——守中带攻,方为上策。”
“守势中蕴含攻势?”井上贞卫眉头微蹙,语气略带探究,“说得再清楚些。”
山本良一沉声道:“所谓具体,就是建立一支机动突击部队。”
井上贞卫眼神一凝,若有所悟:“机动突击部队?”
……
山本良一继续道:
“捌陆军建立根据地,通常有三步走的策略。”
“初入一地,先打几场出其不意的伏击战,或惩治几个民愤极大的恶霸地主,迅速争取百姓认同——这叫‘立住脚跟’。”
“接着通过宣传动员与思想引导,潜移默化影响民众,让当地青年自愿加入捌陆军队伍——这一步叫‘打开局面’。”
“第三步,则是壮大自身。
而要扩充武装,必须解决武器来源。”
“国民正府从不会给捌陆军配发装备,他们只能靠夺取曰军、伪军的武器补给。”
“正处于这个阶段的捌陆军最为活跃,攻击性极强,破坏力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