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黑莲涅盘(1 / 2)

云城市人民医院的特殊隔离病区,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与危机后,暂时进入了一种紧张而有序的节奏。

林凡与巫刚联手拟定的“十全大补汤”加减方,经由华九针老爷子亲自把关后,迅速被煎药房熬制成汤剂,分发给那十七位病情相对稳定的蛊毒患者。

每日清晨,林凡与巫刚都会准时出现在病房,进行联合查房。

这成了医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位是气质内敛、手法精准的年轻神医,一位是身材魁梧、声若洪钟却心细如发的针道高手。

两人一静一动,一细一粗,配合却出奇地默契。

“王大爷,今日感觉如何?腹痛可曾缓解?”林凡搭着一位老年患者的腕脉,温和地问道。

老人脸上有了些血色,感激地说:“好多了,林医生,巫医生,多谢你们啊!肚子不咋疼了,就是身上还没啥力气,老想睡觉。”

巫刚在一旁洪声道:“老爷子,您这是伤了元气啦!「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得慢慢养!按时喝药,放宽心,保管您过些天就能下地溜达!”他说话自带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老人闻言,脸上的愁容也散去了不少。

林凡仔细感知着老人的脉象,相比之前的“阴阳离决”,此刻脉象虽仍显细弱,但已趋于和缓,左手脉的浮洪躁动之感大减,右手脉的沉伏也有所起色。

他点点头,对旁边的住院医师吩咐道:“王大爷脉象渐趋平和,肝郁之象稍解,原方中柴胡可减量至三钱,加炒麦芽五钱,助其健脾开胃。”

“得令!”那年轻医师如今对林凡佩服得五体投地,赶紧记录下来。

转到另一位中年女患者的床前,林凡发现其舌苔依旧黄厚腻,脉象滑数,显示体内湿热余毒未清。

他沉吟道:“这位大姐,湿热蕴结中焦,光补不行,还需清利。原方暂缓,先服用三剂‘茵陈蒿汤’合‘五苓散’加减,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待舌苔转薄,再进补剂。”

《伤寒论》有云:“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又云:“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林凡此刻活用经方,正是针对患者体内残留的湿热毒邪,先给邪气以出路。

巫刚也伸出蒲扇般的大手,搭了搭患者的脉,点头赞同:“林医生判断无误。大姐,您这身子现在就像块被污水泡久了的田地,得先挖沟排水,把脏东西排出去,才能施肥长庄稼。听林医生的,先把这湿热清了,后面补起来才顺当。”

他这话比喻得粗俗却形象,那女患者听得连连点头。

两人就这样逐一诊察,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细致地调整方药。

或加重黄芪、党参以益气,或加入丹参、赤芍以活血,或佐以酸枣仁、夜交藤以安神。将中医“辨证论治”、“一人一方”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们的敬业与高超医术,不仅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感激,也让医院的专家们心服口服。

秦市长第三次探访时,亲眼见到几位原本危重的患者情况明显好转,甚至能坐起来简单交流,更是紧紧握住林凡和巫刚的手,连声道谢,心中的大石终于放下了一半。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积极的治疗氛围之下,暗流却在悄然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