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真的吗?(1 / 2)

司衍的吻落在她的发旋,带着珍视的力道,掌心依旧轻轻覆在她的小腹上,像是在与那个尚未到来的小生命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说不定宝宝现在就在听我们说话呢。”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几分戏谑,却又满是认真,“你看,她妈妈刚梦到她,她肯定也在偷偷开心。”

苏零被他说得脸颊发烫,抬手拍了拍他的胸口,却忍不住顺着他的话往下想:“真的吗?那她会不会知道,爸爸妈妈都在盼着她来?”她的指尖轻轻划过自己平坦的小腹,动作温柔得不像话,仿佛那里已经孕育出了一个小小的生命,能感受到她的触碰。

“当然知道。”司衍握住她的手,与她的指尖交叠,一起贴在她的小腹上,“我们的宝宝肯定是个聪明的小家伙,早就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意了,说不定正在努力地向我们靠近呢。”他低头,在她的小腹上印下一个轻柔的吻,温热的触感透过衣料传过来,让苏零的心跳漏了一拍,一股暖流从心底蔓延开来,遍及四肢百骸。

两人就这么静静地相拥着,阳光慢慢爬上床沿,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苏零的思绪又飘回了那个梦境,那些细节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老公,我还梦到宝宝第一次学会走路的样子。”她仰起头,眼底闪烁着怀念的光芒,“她扶着沙发,小心翼翼地松开手,试着往前迈了一小步,然后晃了晃,差点摔倒,我吓得赶紧伸手去扶,结果她居然自己站稳了,还对着我咯咯地笑,然后又迈着小短腿,一步步朝着你跑过去。”

“跑向我?”司衍挑了挑眉,语气里带着几分得意,“看来我们的宝宝跟爸爸更亲啊。”

“才不是呢!”苏零立刻反驳,却忍不住笑了,“她是知道爸爸会保护她,所以才敢放心地跑向你。你当时蹲在不远处,张开双臂等着她,脸上的笑容特别温柔,比平时任何时候都要柔和。她扑进你怀里的时候,你一下子就把她抱了起来,举得高高的,吓得我赶紧让你小心点,你却笑着说‘我们的宝宝最勇敢了,肯定不会怕’。”

她的声音渐渐放缓,带着浓浓的暖意:“然后你就抱着她在客厅里转圈圈,宝宝笑得特别开心,小胳膊小腿还不停地挥舞着,嘴里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虽然听不懂,但能感觉到她特别快乐。我站在旁边看着你们,觉得整个客厅都被你们的笑声填满了,那种幸福感,真的很难用语言形容。”

司衍听得入了迷,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苏零描述的画面,心头一片柔软。他想象着自己抱着一个小小的、软软的小家伙,看着她纯真的笑脸,听着她稚嫩的笑声,那种为人父的喜悦和责任感,在他的心底悄然滋生、蔓延。“等宝宝真的出生了,我一定每天都陪她玩,陪她学走路,陪她学说话。”他轻声许诺,语气坚定,“不管工作再忙,我都会抽出时间来陪你们,不会错过宝宝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苏零知道他说的是真心话。司衍虽然在工作上雷厉风行,是众人眼中不苟言笑的“司总”,但在她面前,却永远温柔体贴,包容她的一切。她相信,等到宝宝出生,他一定会是一个尽职尽责、温柔耐心的好爸爸。

“我还梦到宝宝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苏零继续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淡淡的不舍,“那天她穿着粉红色的小裙子,背着一个小小的书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还别了一个小兔子发卡,特别可爱。我送她到幼儿园门口,她一开始还挺开心的,跟小朋友们打招呼,可等到我要走的时候,她突然抱着我的腿哭了起来,喊着‘妈妈不要走,妈妈陪我’,哭得我心都碎了。”

说到这里,苏零的眼眶又红了,声音也带上了一丝哽咽:“我蹲下来抱着她,跟她说妈妈下午就来接她,她还是不停地哭,小手紧紧地抓着我的衣服,不肯松开。这时候你就走过来,蹲在我们身边,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跟她说‘宝宝是个勇敢的小大人了,要在幼儿园里认识新朋友,学新东西,等下午爸爸和妈妈一起来接你,给你买你最喜欢的草莓冰淇淋’。”

“然后呢?”司衍轻轻擦去她眼角的泪水,语气温柔地追问。

“然后她就慢慢不哭了,虽然还是有点委屈,眼眶红红的,但还是松开了我的手,跟着老师走进了教室。”苏零吸了吸鼻子,嘴角却露出了一丝笑意,“我们在门口看了她好久,看到她跟小朋友们一起玩积木,脸上又露出了笑容,我们才放心地离开。那天我一整天都心神不宁的,总担心她在幼儿园里不适应,会不会被欺负,会不会哭。结果下午去接她的时候,她居然跑过来跟我说‘妈妈,幼儿园好有意思,我明天还要来’,还跟我分享了她认识的新朋友,说老师教了她唱歌跳舞,样子得意极了。”

司衍看着她脸上丰富的表情,有不舍,有担心,有欣慰,还有满满的爱意,忍不住低头吻了吻她的唇,温柔地说:“我们的宝宝肯定很勇敢,适应能力也很强,不会让我们担心太久的。不过就算她真的不适应,我们也会陪着她,慢慢引导她,让她在爱里长大。”

“嗯。”苏零点了点头,靠在他的胸膛上,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心里渐渐安定下来。“我还梦到宝宝第一次画全家福,她画得歪歪扭扭的,三个圆圈代表我们三个人,爸爸的圆圈最大,妈妈的圆圈在中间,宝宝的圆圈最小,还在旁边画了好多五颜六色的小花和太阳。她把画递给我们的时候,特别骄傲地说‘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我,我们是幸福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