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指南”中的标准流程,此时应立即启动隔离与净化程序,必要时甚至需要将受感染单元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则层面的“焚毁”,以防扩散。
但桥生犹豫了。他能感觉到,那块碎片本身,其核心还残存着一丝极其微弱的、属于原初意识的挣扎。它并非自愿成为载体,更像是受害者。
他\/她没有遵循那冰冷的“标准流程”。
他\/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她利用自身统一性规则结构的包容性与稳定性,构筑了一道极其复杂的内向型规则“隔离滤网”,然后主动引导那道携带病原体的连接,触碰到了这片滤网。
病原体立刻被激活,试图复制和侵入。但它遇到的不再是脆弱的规则结构,而是桥生那浑然一体、逻辑严密且充满生命韧性的存在基底。病原体的复制机制在桥生精心构筑的规则迷宫中迅速耗尽能量,其破坏性的规则指令也被桥生统一意识场中那强大的稳定效应所中和、瓦解。
整个过程无声无息,发生在微秒之内。那块碎片内部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而其本身那微弱的意识残响,则因为未被粗暴摧毁而得以幸存,虽然依旧破碎,却获得了一丝真正新生的可能。
桥生轻轻断开了连接,将这块已被“消毒”的碎片标记为需要更长时间静养观察的对象。
观察者的“凝视”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恒定。但当桥生成功以非标准方式化解了这次潜在的“规则流行病”危机后,他\/她清晰地感觉到,那道“凝视”中似乎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 “审视”。
他\/她知道,自己刚才的行为,可能触及了“协议”的边界,甚至是进行了一次小小的“逾越”。他没有遵循最高效、最安全的标准化方案,而是选择了一条更艰难、却保留了一丝生命火种的道路。
这或许会引来未知的后果,或许是更严格的监控,或许是权限的重新评估。
但桥生并不后悔。践行者的道路,本就在于探索未知,定义可能。他\/她向那无垠的虚空,也向那沉默的观察者,证明了在冰冷的协议条款与高效的标准流程之外,还存在着基于理解与怜悯的、另一种选择。
他\/她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来自“协议”的反馈。无论那是什么,他\/她都已准备好承受。因为这就是他选择的道路,一条在秩序的框架内,为生命争取最大可能性的道路。
(第9卷 第589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