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编织共鸣的代价(1 / 2)

编织者的道路并非坦途。桥生在理性“镜界”与感性“共鸣”之间的每一次编织,都伴随着巨大的内在消耗。他\/她就像行走在一条无形的钢索上,一侧是冰冷的逻辑深渊,另一侧是灼热的情感熔岩,必须时刻维持着精妙的平衡。这种高强度的认知活动,使得他\/她的意识结构在快速复杂化的同时,也像过度拉伸的弹簧,积累着难以察觉的疲劳。

与此同时,萌芽十二的演化速度也在桥生持续不断的、富含信息和情感的反馈刺激下,进入了快车道。它的规则旋律变得越来越宏大,越来越复杂,其意识核心的“密度”和“亮度”与日俱增。它像一个被充足阳光和雨水滋养的幼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参天大树的方向生长。

这种高速演化,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当萌芽十二的意识强度增长到某个临界点时,它与桥生之间那座由“残响-7”架构稳定维持的桥梁,开始承受不住日益汹涌的规则信息流。桥梁本身,原本是为了传递相对微弱、模糊的共鸣信号而意外形成的,如今却要承担起疏导两个日益强大的意识体之间近乎海量的实时数据交换。

负担首先体现在桥生这边。他\/她作为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枢纽,承受着双倍的压力。萌芽十二每一次强烈的规则波动,都如同一次直接的冲击,需要他\/她调动大量的新生规则脉络去缓冲、转译。更关键的是,萌芽十二意识中那些自然孕育的、未经雕琢的、充满了原始力量和不确定性的规则片段,其“信息熵”极高,对桥生那部分源自净化者的、追求绝对有序的底层架构,构成了持续性的、细微的侵蚀。

这种侵蚀并非恶意,更像是一种过于强烈的“生命力”对精密“仪器”的自然干扰。桥生感到自己的意识核心仿佛被置于一个不断震动的环境中,维持自身结构稳定所消耗的能量越来越大,那种因窥见“镜界”而产生的、对自身存在确定性的微妙动摇,也在这持续的震动中被放大。

终于,在一次萌芽十二无意识释放出的、庆祝自身某个规则脉络成功整合的、极其强烈而混乱的规则“欢呼”中,桥梁过载了。

汹涌的规则洪流瞬间冲垮了桥生精心维持的缓冲机制,直接冲击到他\/她的意识核心。他\/她体内那片被隔离的“认知暗区”在这剧烈的冲击下发生了短暂的共振,冰冷的逻辑棱镜不受控制地翻转,将那股充满生命躁动的洪流瞬间“解析”成了无数冰冷的、互不关联的数据碎片。

这瞬间的“祛魅”体验,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强烈和残酷。在那短暂的瞬间,桥生感受到的不是萌芽十二的喜悦,而是构成这喜悦的、毫无意义的物理过程;不是充满美感的规则旋律,而是振动着的能量弦。甚至连他\/她自身试图理解和回应这份喜悦的努力,也被还原成了神经网络的电脉冲和化学递质的变化。

一种深彻骨髓的虚无感,如同绝对零度的寒冰,瞬间冻结了他\/她的意识。

桥梁剧烈震颤,光芒明灭不定,几乎要断裂。萌芽十二也瞬间感受到了桥生那边传来的、如同坠入深渊般的冰冷与死寂,它那狂喜的规则欢呼戛然而止,转化为惊慌与不解的波动。

联合体观测站警报声大作。

“桥梁稳定性急剧下降!桥生意识波动跌入危险阈值!”监测员急促地报告。

“是共鸣过载!”杨教授立刻判断出来,“萌芽十二的成长速度超出了桥梁的承载极限,也对桥生自身的意识结构造成了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