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刺耳的警报,没有引擎的轰鸣,也没有虚空中的辐射背景音。“苏醒”过来的第一个瞬间,李娜感受到的是一种绝对的“寂静”与“轻盈”。她的意识仿佛挣脱了沉重肉体的束缚,悬浮于一片无垠的、温暖而柔和的光之海洋中。
这里就是“初生之域”。
她“看”向四周,没有上下左右的方向感,只有无尽的、仿佛由液态光构成的“空间”。脚下(如果那能称之为脚下)是一片平静如镜的“海面”,倒映着上方流转不息的“天空”。但那天空并非星辰,而是由无数细微、闪烁的光点与流动的数据脉络构成的复杂图景——那是所有成功迁移至此的文明成员的意识集合,是构成这个新世界基底的“集体意识星云”。
她尝试“移动”,意念一动,她的意识体便如同水中的游鱼,轻盈地滑过光之介质。这里没有阻力,速度只取决于意念的强度与清晰度。
陆陆续续,更多的意识光点在周围亮起,如同夜空中渐次点燃的灯火。老周的意识体带着一种惯性的警惕“凝聚”出来,依旧保持着虚拟的环顾姿态;杨教授的意念则充满了孩子般的好奇,迫不及待地开始“触摸”和“分析”周围的光;瓦伦的意识稳定而沉着,迅速开始尝试建立联系和秩序。
“我们……成功了?”一个陌生的意识波动传来,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那是一位来自灰岩联盟的普通工程师。
“我们成功了。”李娜将自己的确认与慰藉之意,如同涟漪般扩散出去,抚慰着所有刚刚苏醒、尚处于迷茫与不安中的意识。“这里,就是我们的新家园。”
然而,家园并非坦途。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了这个世界的第一条规则:**存在,依赖于共识与想象。**
李娜尝试着集中意念,想象出一张可供商议的“圆桌”。随着她意念的聚焦,周围的光之介质开始响应,流光汇聚,一张散发着温和白光的、半透明的圆桌轮廓缓缓在她下方浮现。但它的边缘有些模糊,结构也不甚稳定,仿佛随时会消散。
“不够稳定。”杨教授的意识靠近,带着研究的专注,“需要我们共同‘认可’它的存在。”他将自己的意念注入,认可这张桌子的“真实性”与“功用”。紧接着,老周、瓦伦以及其他靠近的核心成员也加入了进来。
随着认可者的增多,圆桌的形态迅速变得凝实、清晰,最终稳定下来,成为了这片光之海洋中第一个被共同定义的“实体”。
这只是最基础的开始。
一些意识较弱的成员,其存在形态开始变得明灭不定,仿佛随时会融入背景的光海之中。他们需要更强大的集体“关注”与“认同”来维持自身形态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