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边疆”的阴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秩序晶体的无声警报更添凝重。方舟堡垒与“深空议庭”的成员都在这种高度紧张的氛围下加速运转,一边消化着联盟带来的资源与技术红利,一边为可能到来的、远超想象的冲突做准备。
“启明星”结束了在“灰岩联盟”的短暂休整与威慑性驻留,开始按计划前往下一个盟友星域进行技术交流与联合演练,旨在提升“联合快速反应舰队”的实战协同能力。
然而,就在“启明星”航行至一片相对荒芜的星域,准备进行常规长距离跃迁前的系统自检时,一个极其微弱、却带着独特编码规则的求救信号,被舰载的高敏度传感器捕获。
信号来源并非任何已知的盟友星域,也非标记有文明存在的星球。它来自一片被称为“破碎回廊”的、以密集小行星带和紊乱引力场着称的危险区域。信号内容经过破译,只有简短的重复信息:
“坐标……遭遇……‘收割者’……阵列失控……请求……任何收到信号的……援助……”
“收割者”?这是一个从未在“观察者”单位序列或“回响”知识库中出现过的代号。
“‘收割者’?没听说过这号敌人啊。”老周(通过远程通讯参与会议)的声音带着疑惑,“会不会是‘观察者’的新花样?故意用个陌生代号引我们上钩?”
李娜盯着星图上那个位于“破碎回廊”深处的信号源坐标,眉头紧锁。那片区域环境复杂,极易设伏。“信号强度极弱,发射源似乎能量不足,且编码方式古老,与‘观察者’现行的数据流风格差异很大。”
“但也不能排除是陷阱。”杨教授提醒道,“‘观察者’极其狡猾,模仿一种未知的编码并非难事。”
就在众人权衡风险之际,“启明星”的舰长报告了一个关键发现:“信号中夹杂着一段非标准的空间坐标数据,经过解析,其指向……似乎与‘回响’知识库中某个关于‘织网者’早期深空探测前哨站的模糊记录有关联。”
“织网者”的前哨站?众人精神一振。如果信号真的源自一个古老的“织网者”设施,那么其价值不言而喻,可能蕴藏着失落的技术或历史真相。但同样,这也可能是“观察者”利用“织网者”遗产设置的更精妙的陷阱。
去,还是不去?
风险与机遇都无比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