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堡垒在短暂的休整后,如同一台修复了损伤并重新校准了目标的精密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防御体系保持高度警戒,应对着“观察者”可能随时发起的下一轮“清理”攻击。而内部,所有工作的核心都围绕着两个焦点:为前往试验场做准备,以及等待王超的苏醒。
杨教授团队根据信息包提供的碎片,结合“织网者”数据库的残片,开始疯狂地构建试验场的虚拟模型,推演其核心机制。那是一个涉及高维空间拓扑、时间闭环悖论、以及意识能量交互的极端复杂的系统,每一点进展都伴随着巨大的算力消耗和无数次的推倒重来。但他们没有退路,必须在出发前,尽可能多地掌握关于“循环”和“钥匙归位”的细节。
老周则带着舰队,一边修复战舰,一边进行着更加严酷的实战演练。与“潜行者”的交战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秩序之力在未来的战斗中不可或缺。虽然无法大规模复制王超的力量,但他们开始尝试小范围、高精度的协同——由数艘战舰同步激发微弱的秩序波动,在特定时刻形成共振,以达到干扰甚至短暂瘫痪“潜行者”系统的效果。这个过程极其艰难,对舰员的精神同步性和战舰的能量控制系统都是巨大的考验。
时间在紧张的备战中一天天过去。
“星火号”隔离舱内,自那次宣告式的波动后,飞船似乎再次陷入了沉寂。但监测数据表明,这种沉寂与之前截然不同。那些细微的空间涟漪和质量波动并未停止,反而以一种更稳定、更富有韵律的方式持续着,仿佛内部正在进行着某种精密的“重构”或“自愈”。飞船外壳上,那些属于王超个人标记的秩序符文,亮起的范围已经悄然扩大到了千分之五,虽然依旧微弱,却稳定地散发着银辉。
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某种变化正在接近临界点。
在信息包解锁后的第二十一个标准日,监测中心记录到“星火号”核心区域的能量读数,首次出现了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正向爬升。不是外来的能量注入,而是从其最深处自发涌现的、带着鲜明秩序特征的活性波动。
这一变化让所有知情者精神大振。
李娜站在观察窗前的时间越来越长。她看着那艘熟悉的飞船,仿佛能透过厚重的装甲,感受到其中那个正在与命运搏斗、艰难归来的灵魂。
终于,在第二十五个标准日的深夜,变化达到了顶峰。
没有任何预兆,隔离舱内的“星火号”通体绽放出柔和而并不刺眼的银色光辉!那不是能量的爆发,而是其本身仿佛化为了纯粹的光源!舰体表面所有的秩序符文同时亮起,流淌着如同活物般的能量脉络!
与此同时,一股庞大、温和却无比深邃的意志,如同沉睡的巨人苏醒般,以“星火号”为中心,缓缓弥漫开来。这股意志带着“间隙”的宁静,“织网者”的沧桑,以及独属于王超的那份坚定与守护,清晰地传递到了每一个感知敏锐的觉醒者心中,也通过监测仪器,化为了席卷整个堡垒的、令人心安的精神涟漪。
堡垒内部,所有正在工作或休息的人们,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动作,感受到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悸动与温暖。仿佛迷失在暴风雨中的航船,终于再次看到了灯塔的光芒。
隔离舱的舱门无声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