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堵漏计划(2 / 2)

杨教授愣了几秒,随即猛地一拍大腿:“有门儿!这思路可以试试!不需要多强的力量,关键在于‘稳定’和‘同频’!就像用共振原理让桥梁晃动一样,我们不需要摧毁桥梁,只需要让它晃得慢一点!”

老周也反应了过来,眼神锐利:“风险呢?”

“风险肯定有。”王超冷静分析,“首先,我们对它内部能量流转的细节了解太少,这种干扰会不会产生其他未知的副作用?其次,维持这样一个大范围的、稳定的干扰场,对我的精神力和‘钥匙’的能量消耗是持续的,能撑多久不好说。最后,还是可能被它察觉到,虽然不一定有敌意,但万一它觉得烦了……”

后面的话他没说,但大家都懂。被一个星球级存在“觉得烦了”,那下场估计不会太好。

“值得一试!”杨教授下了决心,“总比干等着它排毒强!王超,你需要尽快掌握这种大范围、低强度、持续稳定的能量场释放技巧!老周,我们得找一片距离适中、能量相对稳定、又能屏蔽我们自身信号的海域,作为设立干扰场的基地!”

计划方向一定,珊瑚城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王超的训练内容又变了。他不再追求威力和精准,而是开始练习如何将六棱柱的能量如同呼吸般均匀、稳定地扩散到周围空间,形成一个无形的、温和的能量场。这活儿比精细操控还累人,要求精神力输出跟老牛拉破车似的,又慢又稳,不能快也不能停。

他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天,努力让自己和六棱柱的波动融入周围的环境,试图达到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李娜在一旁守着,看他额头冒汗、身体微微颤抖时就递上水和营养剂。

另一边,小鱼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带着几个对海域熟悉的老人,花了几天时间,终于在距离“深渊之眼”能量场影响边缘不远不近的地方,找到了一处理想的海底山脉。

那里地势较高,周围能量流动相对平缓,而且山脉本身似乎有某种天然的屏蔽效果,能很好地隐藏他们的能量信号。

地点选定,代号“前哨站”的基地建设立刻开始。陈威和铁柱带着人,利用珊瑚城储备的材料和从浮岛残骸里淘换来的好东西,在那海底山脉的隐蔽处,开始搭建一个简易的、能够容纳小型潜航器和必要维生、探测设备的小型据点。

所有人都明白,这将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与未知危险的博弈。

几天后,当前哨站初步建成,王超也对那种稳定的能量场释放有了一定把握时,出发的时刻到了。

这次,王超、李娜、杨教授(他坚持要亲临现场记录数据)以及负责技术和保卫的几名精锐,乘坐经过进一步伪装的深潜器,悄然驶向了那座新建的“前哨站”。

站在前哨站的观测平台上,已经能隐隐感觉到远方那片海域传来的、令人心悸的死寂能量波动。

王超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星辉流转的六棱柱。

安眠曲,即将奏响。

希望这微弱的旋律,能稍微拖住那泄漏的阀门。

(第三百二十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