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2 / 2)

话还没说完,就看见旺儿媳妇走了进来。

凤姐便问道:“事情成了没有?”

旺儿媳妇回答说:“根本没成。我说这事儿必须得奶奶拿个主意才行。”

贾琏在一旁听到,便问:“又是什么事儿?”

凤姐儿见贾琏问,就说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旺儿家有个儿子,今年十七岁了,还没娶上媳妇。他家里想求太太房里的彩霞做儿媳,但不知道太太心里怎么想的,所以一直没敢定下来。前些日子太太见彩霞年纪大了,又总是生病多灾的,就开恩让她出府,让她父母自己给她挑选女婿。因此,旺儿媳妇就来求我帮忙。我想这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的,一说肯定能成,谁知道她这会子来了,说这事儿没成。”

贾琏听后说:“这算什么大事,比彩霞好的姑娘多着呢。”

旺儿媳妇陪着笑脸说:“爷虽然这么说,可连彩霞家都看不上我们家,别人就更看不上我们了。好不容易相中一个合适的姑娘,我只想着求爷和奶奶给个恩典,帮我们把这事儿给成了。奶奶还说她肯定愿意的,我就让人过去说合,谁知白讨了个没趣。要说那姑娘,其实挺好的,据我平日里悄悄观察,她心里也没什么不愿意的,就是她父母那两个老家伙,心气儿太高了一些。”

这句话一下子说中了凤姐和贾琏的心思。凤姐见贾琏在这里,便没有吭声,只是留意着贾琏的反应。

贾琏心里正想着别的事情,哪会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他本想不管这事,但转念一想,对方毕竟是凤姐儿的陪房,平日里也出了不少力,要是完全不管,面子上实在过不去。于是说道:“这算是什么大事!你们就别在这儿嘀嘀咕咕的了。你放心且去,我明天就做这个媒人,派两个有头有脸的人过去,一边说和,一边带着定礼去,就说是我的意思。要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让他来见我。”

旺儿家的看了看凤姐,凤姐便朝她努了努嘴。旺儿家的立刻会意,赶忙趴在地上给贾琏磕头谢恩。

贾琏连忙说:“你不用给我磕头,给你家姑娘磕头就行。我虽然说了可以这么做,但到底还是得你姑娘派人去叫他女人上来,好好跟她说,这样更好些。虽说他们肯定会答应,不过这事也不能做得太霸道了。”

凤姐赶忙说道:“连你都这么开恩操心,我还能反倒袖手旁观不成?旺儿家的,你听到了吧,这事你赶紧给我办妥了。回去跟你家男人说,外面所有的账,今年年底之前必须全部收回来,少一个子儿我都不答应。我现在名声不太好,要是再拖一年放账,那些人非得把我生吞活剥了不可。”

旺儿媳妇笑着说道:“奶奶也太胆小了。谁敢议论奶奶?要是能早点收下那些账,说实在的,对我们而言倒还省了不少事,也少得罪些人。”

凤姐冷笑一声,说道:“我这一片痴心算是白费了。我难道还真缺那点钱花?我不过是为了日常开销罢了,这家里支出多,收入少。就咱们这屋里,各项开支加上我和你姑爷一个月的月钱,还有四个丫头的月钱,满打满算也就一二十两银子,还不够三五天的花销呢。要不是我千方百计地凑钱、挪钱,这日子早不知道过成什么样子了。可如今倒好,落了个放高利贷的破落户的名声。既然这样,那我就把钱收回来。我比谁不会花钱?以后咱们就坐吃山空,等什么时候钱花完了,那就什么时候算完。就拿前些日子的事儿来说:前儿老太太过生日,太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两个月都没想出办法来,最后还是我提了个主意,后楼上有些不怎么值钱的大铜锡家伙,足有四五箱子,拿出去卖了三百两银子,这才把太太给亲朋好友准备的遮羞礼儿应付过去了。你们也知道我的为人,之前那个金自鸣钟我卖了五百六十两银子。可这还不到半个月,大事小事就冒出来十来件,这些钱都白搭进去了。今儿外面也紧巴巴的了,不知是谁出的主意,居然把主意打到老太太身上。照这样下去,明儿再过一年,估计都要把各自的首饰衣服拿去变卖,那可就热闹了!”

旺儿媳妇笑着回应道:“哪一位太太、奶奶的首饰衣服拿去变卖了不够过一辈子的?只是大家都不肯这么做罢了。”

凤姐叹了口气,说道:“不是我自个儿说没本事的话,要是真到了那种地步,我可真应付不过来。昨儿晚上,我忽然做了个梦,说出来也挺可笑的。我梦见一个人,看着挺面善,可又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他来找我。我问他找我干啥,他说有个娘娘派他来要一百匹锦缎。我问他是哪一位娘娘,他说的又不是咱们家的娘娘。我就不肯给他,他居然上来抢。正抢着呢,我就醒了。”

旺儿家的笑着说道:“这是奶奶白天操心的事儿太多了,梦里还想着宫里的事。”

话还没说完,就有人进来回报:“夏太监派了一个小太监来传话。”

贾琏一听,立刻皱起眉头,抱怨道:“又有什么事?他们一年到头从我们这儿捞的好处还不够多吗?”

凤姐说:“你躲起来,让我来见他。如果事情不大,那就算了;要是事情严重,我自有办法应对。”贾琏于是躲进了里间的套房。

这边,凤姐让人把小太监领进来,安排他坐在椅子上喝茶,然后问他有什么事。

小太监回答说:“夏爷爷今天偶然看中了一处房子,但手头还差二百两银子,所以派我来问问舅奶奶家,有没有现成的银子可以先借一二百两,过个一两天就还回来。”

凤姐儿听了,笑着说:“什么还回来不还回来的,我们这儿银子多的是,你只管先拿去用。等哪天我们手头紧了,再找你们借也是一样的。”

小太监接着说:“夏爷爷还说了,前两次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还呢,等今年年底,自然会一起还过来的。”

凤姐笑道:“你夏爷爷也太小心眼儿了,这点儿小事也值得挂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要是他都记着账还我们,那都不知道还了多少回了。只怕我这里没有;要是有,只管拿去用。”

说着,她叫来旺儿媳妇,“去,不管从哪里先支二百两银子来。”

旺儿媳妇心领神会,笑着说:“我刚才是从别处支不出钱来,才来找奶奶支的。”

凤姐说:“你们就知道到里面来要钱,让你们到外面去算算账,就不行了。”说完,她又叫平儿,“把我那两个金项圈拿出去,先押个四百两银子。”

平儿应下后,便离开了。过了半天,她果然捧着一个锦盒回来了,锦盒里面用两个锦缎包袱裹得严严实实。打开包袱,只见里面有两件华贵的饰品:一件是金丝累成、镶嵌着珍珠的,那些珍珠个个都有莲子那么大;另一件则是点翠工艺,镶嵌着宝石的。这两件饰品,与宫里的宝物相比也毫不逊色。

一时拿去,果然典当了四百两银子拿了回来。凤姐让把银子分作两份,一份给那个小太监打包好,另一份则交给旺儿媳妇,让她拿去准备八月中秋节的各项事宜。

小太监接过银子,便向凤姐告辞。凤姐吩咐人帮他拿着银子,一直送到了大门外。

这时,贾琏从屋里走出来,笑着说道:“这一波波的外来麻烦,什么时候是个头?”

凤姐也笑着说道:“你刚说着,这就来了一拨麻烦。”

贾琏接着说:“昨天周太监来,一开口就要一千两银子。我稍微迟疑了一下,他就不高兴了。以后得罪人的地方肯定少不了。要是现在能再发上二三百万两银子的财就好了。”

一边说着,平儿一边服侍着凤姐重新洗了脸,换了身衣服,去贾母那里伺候晚饭。

这时,贾琏从屋里走出来,刚走到外书房,就看见林之孝正朝这边走来。贾琏便开口问有什么事。林之孝回答说:“刚才听人说,雨村被降职了,但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情,只怕这消息未必是真的。”

贾琏听后,说道:“不管这消息是真是假,他那官位恐怕也保不了多久。以后要是真出了什么事,说不定还会牵连到咱们家,所以咱们还是跟他保持些距离为好。”

林之孝附和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一时半会儿跟他疏远也不太容易。现在东府的大爷和他关系特别好,咱们家老爷也挺喜欢他,他们经常来往,这事儿谁不知道。”

贾琏听后说:“反正咱们不跟他一起谋划什么大事,也就没什么关系。你再去打听打听,把这事儿弄清楚,看看他到底是因为什么被降职的。”

林之孝听后答应了,却并没有立即起身离开,而是坐在了下方的椅子上,与贾琏闲聊起来。

聊着聊着,话题转到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上,林之孝便顺势说道:“现在家里的人口实在太多了,开支庞大。不如找个合适的时间,向老太太和老爷禀明,把那些年纪大了、不再需要干重活的老人,开恩放几家出去,让他们自谋生路。这样一来,他们自己能有些收入,二来家里每年也能省下不少粮食和月钱。另外,家里姑娘也太多了。俗话说得好,‘一时比不得一时(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可不能按照以前的规矩来了,大家都得委屈点,原本用八个的,现在用六个;原本用四个的,现在用两个。这样算下来,各房一年也能省下不少月米和月钱。况且里面的那些女孩子们,有一半年纪都太大了,也该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她们成了家,不就可以多生点人出来了。”

贾琏听后,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老爷刚从外面回来,家里还有一大堆重要的事情等着处理,哪里有空顾及到这些。前几天,官媒还拿了个生辰八字来求亲,太太还说老爷刚回来,每天高高兴兴地说着骨肉团聚,这时候突然提起婚事,恐怕会让老爷伤心,所以暂时不让提这事。”

林之孝说道:“太太考虑得确实周到,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贾琏接着说:“正是,说到这话,我倒想起了一件事来。我们旺儿的儿子,看上了太太房里的彩霞,昨天还来求我。我想着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不管谁去说一声就行了。现在谁有空,我派个人去说一声,就说是我的意思。”

林之孝听了贾琏的话,只好先应承下来。过了一会儿,他脸上露出苦笑,说道:“依我看,二爷还是别插手这件事了。旺儿家那个小儿子,虽说年纪轻轻,可整天在外头不是喝酒就是赌博,什么坏事都干。虽说咱们都是奴才们,但婚姻毕竟是一辈子的大事。彩霞那姑娘,这几年我虽然没见着,但听说出落得越发标致了,何苦要白白糟蹋这样一个好姑娘。”

贾琏听了,反问道:“他小儿子不就是爱喝个酒嘛,难道就成不了才了?”

林之孝冷笑一声,说道:“哪只是喝酒赌博,他在外头简直是无恶不作。咱们因为他是奶奶那边的人,所以有些事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没看见罢了。”

贾琏一听,惊讶道:“我竟然完全不知道这些事。既然这样,哪还能给他娶老婆,先给他一顿棍子,把他锁起来,再把他老子娘叫来问问。”

林之孝笑着劝道:“何必这么着急。就算要处罚,也得等他再犯什么事儿了,我们自然就会回禀二爷来处置。现在姑且还是先饶了他这一回。”

贾琏听了,没说话。过了一会儿,林之孝就出去了。

到了晚上,凤姐已经派人把彩霞的母亲叫来说媒。彩霞的母亲心里其实并不愿意这门亲事,但一想到凤姐亲自出面和自己说这件事,这是多么有面子的事,于是她便不由自主地满口答应了下来。

这天,凤姐问贾琏:“那件事你说了没有?”

贾琏回答说:“我本来是打算说的,不过我打听了一下,发现她小儿子的人品实在不怎么样,所以还没提。要是他真不成器,先管教他一段时间,再给他娶老婆也不迟。”

凤姐听了,便追问:“你听谁说他不成器的?”

贾琏说:“还能有谁,不就是家里的人。”

凤姐笑了笑说:“我们王家的人,连我都不合你们的心意,更何况是奴才呢。我已经跟她母亲说过了,她母亲高兴得不得了,都答应了,难道现在又把她叫来,说不成这门亲事了?”

贾琏说:“既然你已经说了,那也就没必要反悔了,明天我跟他父亲说一声,让他好好管教管教就是了。”这里说话不提。

再说彩霞因为前几天被放出去,由父母挑选夫婿,虽说她心里一直和贾环有些情分,但这件事毕竟还没有定下来。

这天,她又听闻旺儿家常常来提亲。她早就听说旺儿的儿子是个酗酒赌博的浪荡子,长得又丑,还啥本事都没有,心里别提多懊恼了。她生怕旺儿仗着凤姐的势力,硬生生把这门亲事促成,那自己可就一辈子毁了,不免心中急躁起来。

到了晚上,彩霞悄悄让自己妹妹小霞进到贾府二门,去找赵姨娘问个究竟。

赵姨娘平日里和彩霞关系很好,一直盼着能把彩霞许给贾环,这样自己身边就多了个得力帮手。可没想到王夫人把彩霞放出去了。

赵姨娘好几次撺掇贾环去向王夫人讨要彩霞,一方面贾环觉得难为情,开不了口;另一方面,贾环也没把彩霞太当回事,觉得不过就是个丫头,她走了,以后自然还会有别的,所以就一直拖着没去说,意思就是想把这事放下了。

无奈赵姨娘又不舍得,这会儿见彩霞的妹妹来问,晚上得了空,就先去求贾政。

贾政听后,说道:“这事儿急什么,让他们再读一两年书,到时候再放人也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给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他们年纪还小,又怕他们因为这事儿耽误了读书,所以再等一两年。”

赵姨娘说:“宝玉那儿都安排丫头两年了,老爷还不知道?”

贾政一听,赶忙问道:“谁给的?”

赵姨娘刚要开口说话,就听见外面“哐当”一声响,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